
放在橘色罐中的化肥直接添加到水中,通过管道输送到地里

推广了膜下滴灌技术红干椒种植区

记者采访村民
中国水利网站9月11日讯(记者 吕娜)9月9日上午,“节水中国行”记者团刚一进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立即被眼前成片的红干椒吸引。
开鲁县种植红干椒有着2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基地,产品远销韩国、东南亚等地区,是全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在政府及水利部门的扶持和引导下,开鲁县在红干椒的种植上推行了膜下滴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东风镇道德村膜下滴灌示范点成立于2005年,当年膜下滴灌面积500亩,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1.5万亩。其中,红干椒1.4万亩。花生0.5万亩。
膜下滴灌技术是把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方式。通过可控管道将水、肥融合液均匀、定时、定量滴入作物根系发育区域,通过地膜覆盖减少作物棵间蒸发,实现了节水、增产的和谐统一,克服了传统的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肥流失、土地板结、地力下降、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道德村支书杨金龙对膜下滴灌有着“四省一增”的总结:一是省工,红干椒膜下滴灌项目区每亩6个工日,未上节水设施的红干椒每亩需9个工日,亩节省3个工日,亩省费用折105元;二是省地,膜下滴灌无需主副水道和畦埂,可节地14%,亩节地效益47.6元;三是省肥,膜下滴灌每亩可节省化肥款69.5元;四是省时、省水,膜下滴灌项目区每小时浇地5亩,未上节水设施的每小时浇地1.5亩,可节水60%,每亩地可节时30分钟。“一增”:增产效益,膜下滴灌每亩产红干椒500斤,未上节水设施每亩产红干椒420年,每斤红干椒按4.25元计算,亩增产值340元。一个项目区年可增效益843万元。
目前,道德村的百姓已经尝到了甜头,“目前市水利局专门在这里设立了实验点,对我们使用膜下滴灌技术进行指导,政府也给我们投资,鼓励我们搞。以后政府不帮我们搞了,我们自己也要搞下去,因为它的的确确给我们带来了实惠。”村民孙长久的一席话说出了百姓对膜下滴灌技术的心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