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报道]: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专家紧盯堰塞湖


2008-05-19

    记者 胡争上

 

    天色微明。5月18日早晨6点10分,前往石亭江上游查勘堰塞湖的小分队在什邡市水利局整装待发。小分队成员由水利部抗震救灾专家组成员、德阳市水利局和什邡市水利局技术干部及向导等11人组成,他们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穿雨衣和救生衣,备有、地图、高程仪、手电、打火机、干粮、帐篷等。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一组领导和德阳市及什邡市领导前往送行。

 

    “你们的任务是把形成堰塞湖的情况带回,形成解决方案。在大量灾民不断往外撤的情况下,你们勇敢地站出来,往里冲,非常感谢你们。希望你们密切配合,注意安全。” 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第一小组组长、水利部建管司司长孙继昌动情地说。7点20,小分队成员与配合这次行动的解放军空降兵某师128团特务连派出的21名官兵和武警水电三中队派出的3名官兵集结什邡市红白镇。这里道路桥梁中断,他们开始徒步行进。

 

    与此同时,另一组由同样人员构成的小分队集结成都凤凰山机场,准备空降绵竹市绵远河上游了解堰塞湖形成情况。

 

   山谷里形成淤塞海子

 

    “5.12”大地震,德阳市损失惨重,死亡人数达1万多人,罹难人数占这次大地震的40%,全市共有121座水库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包括5座中型水库,116座小型水库。

 

    地震发生后,5月13日,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即赶赴都江堰评估紫坪铺水库大坝受震情况。5月14日,前方领导小组成员来到德阳市了解水库毁损情况,从逃生者的叙述了解到,绵远河上游绵竹山区段、什邡石亭江上游高景关段由于山体垮塌,形成多处围堰湖,从而引起高度重视。当即会同德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通报情况,研究对策。而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是要尽快摸清堰塞湖的分布、规模、蓄水量、堆积物高度以及危险程度,以便形成方案,确保下游正在抢险的武警官兵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绵竹市水利局在这次地震中有8名职工及家属遇难,14人失踪。但在悲痛中,5月15日一早市水利局仍组成6人敢死队进山。由于塌方,道路阻断,必须下到河床步行,路上随时遇到巨石和深潭,不时听到余震的隆隆声。他们行进非常艰难,天黑后就地躺一下,没有水喝,捡路旁扔弃的半瓶水解渴。到了清平乡,没法继续向前,只有折返。

 

    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成员心急如焚,16日沿河上溯,希望通过观察河水流量做出判断。到绵远河金鱼嘴附近时,德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接到在天池附近救灾部队报告,沟内水位上涨较快,险情严重,此时恰遇回撤的人员,从掌握的情况看非常有限,心情轻松不起来。

 

    同时,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又组织一批专家上前线会诊,并将原拟留驻成都一组的专家换防德阳。这15名专家来自水利部建管司、南科院、水科院、水规总院、长江委设计院,分别具有水工结构抗震、岩土工程、水工、工程地质、土工、水文水资源的专业背景。

 

    专家组紧急排查

 

    院坝里摆几张桌子,上面拉起一张塑料布,就是什邡市水利局抗震救灾指挥中心。17日上午,刚与德阳市政府抗震救灾办交换情况后,专家组就马不停蹄来到什邡市水利局。对照地图、航测图,什邡市救灾办领导介绍,13日即组织人员前往了解,由于山体滑坡,只能到红白镇,同时气流大,飞机也去不了,看不清上游情况。通过了解跑出来的人,有处原来两山之间的一线天没有了,两山靠拢,上游形成了三个到四个堰塞湖。

 

    专家组成员与当地救灾办领导形成共识,要派出小分队须迅速排查堰塞湖的具体情况。

 

    一路上到处是毁损的房子,很多地方甚至不能用颓垣断壁形容,是一片废墟,只见瓦砾和断木。救援车辆络绎不绝,路是畅通的,但是很缓慢。每到一处损毁水库,专家组成员都要停下来看看。水规总院原副总工程师66岁的马毓淦,再难爬的山也要爬上去,看到当地水利部门已将毁坏的水库的水全部放干,心里踏实了。

 

    让专家组放心不下的仍是情况不明的上游堰塞湖情况,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沿途走走停停,而单进行流量对比不能轻易下结论。为了查明最上游一级堰塞湖的具体情况,专家组决定借用部队的力量。

 

    红白镇是重灾区,街上满是抢险官兵,河滩上驻扎着某空降兵部队,在一顶部队与地方联合指挥所的帐篷里,专家组成员与某师副师长黎纲要交换意见,当即确定军队出一个小分队,配合水利部门的人员爬山,一起踏勘。

 

    “马总,不要往前了。”德阳市水利副局长何通国高喊道。红东大桥已完全掉到山谷,悬崖边到处是裂缝,通往山里的路在此阻断。这天,专家组一行沿石亭江上行,在几大观察点进行了查勘。

 

    小分队在行动

 

    为摸清上游堰塞湖真实情况,德阳市水利局决定组成小分队前往,要求懂专业、身体条件好的人员参加。水利局当即有8名同志报名,根据条件确定了三名同志加入小分队。17日晚,带队去绵远河查看路线试走的德阳市水利局副局长杨方清回来汇报,由德阳市和绵竹市水利人员与武警水电三中队的同志组成的小分队,只走了2.5公里就走不动了,到处是滑坡体,悬崖上倒扣着货车,巨石下压着摩托车和尸体,破坏的程度比想象的大。大量滑坡掩没公路,河里走不动,半坡上不稳定不能走,随时有巨石滚下。在一块块飞石上走,整个行程提心吊胆。

 

    根据试走情况,专家组和德阳市水利领导进一步明确,必须尽快摸准堰塞湖情况,掌握相关数据后,再决定采或是取削顶缓坡或开口等措施,降低水位,避免因余震和洪水产生次生灾害发生。

 

    当天晚上11点半,专家组和德阳市水利局的同志做出决定,组成两个小分队,一个前往石亭江上游,一个前往绵远河上游。绵远河上游争取空军直升机支持,队员乘机空降清平乡,再由此处步行。

 

    据专家透露,石亭江和绵远河上游的堰塞湖目前并不构成威胁,但为了人民的利益,必须科学严谨。在大地震中,水利人为了百姓的安危,不顾个人安危,连续奋战,顽强拼搏。现在,两支小分队正在路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5月19日
 

作者: 胡争上
SRC-75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