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总体布局,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
一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珠江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特别是上游石灰岩地区,土地“石漠化”问题突出,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规划》通过水土流失治理,一方面减少河流泥沙,减少河道、水库淤积,增加河道、水库的调蓄能力;另一方面,加快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是着力搞好山洪灾害防治。珠江流域是山洪灾害的重灾区和高发区,溪河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常常给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毁灭性破坏。《规划》以重要城镇、工矿企业、农村人口聚集区和规模较大的农田保护区为重点,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原则,逐步建立监测、通信预警及相关政策法规等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规划》近期完成现有111座三类大、中型病险水库,98座三类小(1)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远期完成现有167座二类大、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一方面消除病险水库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加水库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是统筹流域上中下游的特点,构建流域防洪体系。《规划》按照“堤库结合,以泄为主,泄蓄兼施”的方针,提出了建设西北江中下游、东江中下游、郁江中下游和柳江中下游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一方面尽可能减少水库淹没,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建设适当标准的江海堤防,美化城市环境,既提高了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又有效保障了防洪保护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