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半年的珠江骨干水库调度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经过2005、2006年两次组织实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和这次骨干水库调度,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也引起了人们的诸多反思。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多,用水量增大,三角洲地区以及珠海、澳门的饮水安全问题也将日益突出,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专家指出,两次应急调水和去冬今春珠江流域骨干水库统一调度的成功实施,充分说明在现有流域工程体系的情况下,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是保障珠澳等三角洲地区供水安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珠江骨干水库统一调度的成功实施正是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的有益探索。
专家特别指出,针对目前珠江流域水资源特点及管理状况,要从根本上解决珠江水资源问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从“软件”(立法体系)建设上,急需尽快制订《珠江骨干水库调度管理条例》,从“硬件”(工程体系)建设上,应尽快上马兴建大藤峡水利枢纽。
制订《珠江骨干水库调度管理条例》,是维护珠江健康生命,统筹协调流域上下游关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条例的制定,一是有利于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权威、协调、高效的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新模式;二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已建工程的最大综合效益,有效协调各方、各行业以及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和矛盾,确保流域的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推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有利于规范水事行为,使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流域防洪抗旱过程中职责规范、法制化。
珠江骨干水库调度凸显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迫切性。大藤峡水利枢纽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河段广西桂平县城上游约12公里处,无论在水资源配置、防洪安全、水资源保护等方面,都是西江水系无可代替的流域控制性枢纽。从去冬今春珠江骨干水库调度的实施可以看出大藤峡水利枢纽在水资源综合利用上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大藤峡到思贤滘的距离仅为404公里,相当于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到思贤滘距离的30%,位置非常有利,是实现洪水资源化、调整水资源时空不均的有效途径。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大藤峡距离梧州185公里,流程不到2天,可以根据郁江、桂江来水情况进行补偿调节,保证梧州河道基本流量,对西江中下游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使得梧州流量不小于2100 立方米每秒,思贤滘流量不小于2500 立方米每秒,广州、中山、佛山、江门的主力水厂不受咸潮影响,澳门、珠海配以当地蓄淡水库可保证供水安全。大藤峡水利枢纽的建成,可大大减轻调度难度。在抵御洪水方面,2007年2月28日国务院听取的《珠江流域防洪规划》中,将大藤峡水利枢纽确立为控制西江洪水,构建西、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流域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可将所有年型西江100年一遇洪水消减到50年一遇,并可将上中型、流域型200年一遇洪水削减到50年一遇以下,是保障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防洪安全的关键性工程。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由于上游四大骨干水库距离下游调水时间至少要3天以上,对发生在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显然无能为力。而大藤峡由于路途短,对于西江中下游发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可发挥应急作用。提高流域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水污染综合应急能力,大藤峡同样是唯一的选择。
来源:珠江水利网 2007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