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0月26日讯 今天上午,首届渭河论坛在西安开幕,陕西省水利学会理事长史鉴主持开幕式并介绍渭河及流域情况。
据史鉴介绍,“渭河论坛”是渭河健康生命行大型公益活动的内容之一,旨在通过此届论坛,集思广益,深入挖掘渭河历史文化渊源和文化内涵,充分展示渭河丰厚的文化底蕴,传承、发扬和保护渭河文化。以水文化为切入点,唤起人们关心渭河,爱护渭河,建设渭河,增强全社会的爱水、亲水、节水和保护水的意识,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水文化,为维护渭河健康生命和渭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我们水利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在秦晋豫三省交界处—号称陕西省东大门的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
渭河干流全长818km,分为上中下游三段,其中宝鸡峡以上为上游,河长430km,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宝鸡峡至咸阳为中游,河长180km,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208km,比降较小 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渭河流域面积13.48万km2,其中甘肃占44.1%、宁夏占5.8%、陕西占50.1%。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110.5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0.40 m3;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100.40亿m3,占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3的17.3%。渭河两岸支流众多,水系属不对称、呈扇状分布。南岸支流数量较多,均发源于秦岭山区,源短流急,谷狭坡陡,径流较丰,含沙量小,较大支流集中在北岸,多发源于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源远流长,比降较小,含沙量大;集水面积1000 km2以上的支流有14条,泾河、北洛河分别是渭河第一、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分别占渭河流域面积的33.7%和20.0%。
渭河流域地貌复杂,山地包括横贯陕甘的秦岭山脉北坡及六盘山、陇山,断陷盆地包括关中冲积平原及黄土台原,流域地形特点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南部为秦岭山脉,北部为黄土高原,上游主要为黄土丘陵区,中部为黄土塬区,下游进入关中地区,为黄土阶地与冲积平原区。渭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6~14℃,年平均降水量450~700毫米,年蒸发量1 000~2 000毫米,无霜期120~220天。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南多北少,山区多而盆地、河谷少,最大月降水量多发生在7、8月份,7~10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60%以上。
渭河俗称陕西人民的母亲河、三秦儿女的生命河,她集中了全省61%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68%的粮食产量和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陕西乃至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环境不断恶化,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的现象日益凸现,正如大家总结的那样“上游水干了、中游污染了、下游淤满了”,这是目前渭河的真实写照。渭河库区段已成地上悬河,其特征酷似黄河下游,对此,人水和谐相处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由于渭河流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而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清华大学教授水利泰斗张光斗曾先后到渭河考察调研,今天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也都非常关心关注渭河的事情。2005年12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备受各界关注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投资229亿,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全部项目,到那时渭河将以崭新的面貌展显给大家,昔日的“渭水银河清,横天流平息” 、“一河清波、两岸绿色、鱼翔浅底、鸟语花香”、“泾渭分明”、“八水绕长安”的美景将重新再现。
渭河流域地理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四季分明,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分界的秦岭北麓,嘻称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是全国交通大枢纽之一,在军事上可称战略重地,是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陕西民间的八大怪在渭水河畔随处可见,地道标准的陕西话尤以关中渭河两岸人的发音最为正宗。陕西省防汛的重点“一江两河一库区”,渭河占到一半,就连刚刚结束的2007年F1世界摩托艇锦标赛也在渭河岸边的浐灞生态区水面上举行。
渭河流域处在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承东连西,接北续南,在西北地区可算得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从古到今有许多传奇的故事发生这这里。渭河文化可谓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文化积淀很深。历史和近代著名人物有秦始皇、白居易、孙思邈、杨虎城、李仪址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五岳以险著称的西岳华山、中华第一陵的黄帝陵、全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等都座落在渭河两岸,丝绸之路从这里走向西方,1935年—1947年党中央在革命圣地延安工作战斗了13个春秋,1936年发生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都与渭河流域这块神奇的地方有关。成语泾渭分明由此而来,国内十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产自宝鸡凤翔,中华大地原点在渭河北岸仅20公里的泾阳永乐店, 标准北京时间从渭南的蒲城天文台发布,渭河源头的大地湾遗址是我国最早的农业文化发祥地。
渭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史上也是一个文化悠远的重要区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政治中心的京畿之地、农业畜牧的发祥之地、造就人才的摇篮之地、科学技术的发达之地、文化艺术的策源之地、水陆交通的枢纽之地、国际商贸的中心之地、名胜古迹的荟萃之地。渭河流域融汇了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头山文化、梁家坪文化、张家坪文化、暖泉山文化以及半坡文化等古老文化,从传说中的舜、尧、大禹、华胥氏、伏羲氏、炎帝神农氏和黄帝,到战国时期的秦国,无不在渭河流域留下印记。中华文明的光辉不仅仅需要河流的灌溉,更需要沐浴在这种光辉中的人们善加呵护。在沉沉的渭河历史文明面前,惟有让河水尽情的浸透,让我们溶入渭河,才能用我们的全部谱写渭河新世纪的乐章。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