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全力推进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
(2007年1月6日)
根据汪恕诚部长在本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下面,我就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情况向大会作一汇报。
一、规划计划工作取得新进展,促进水利“十一五”良好开局
2006年,水利发展既面临大规模的重点建设任务,又面临水利投资不足的严峻挑战。水利规划计划部门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建设步伐。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新的特点:
一是水利建设投资有新的增加。主要表现在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适度增加,预算内投资比重有较大提高,国债投资继续减少。中央水利建设年度投资规模达到298.71亿元,比上年增加27.13亿元,增幅为10%。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58.79亿元,比上年增加86.6亿元;国债专项资金129.42亿元,比上年减少58.94亿元;水利建设基金10.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在中央下半年新增的100亿元预算内建设投资中,有51亿元用于水利建设,其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水利建设投资减幅较多,缺口较大;我部不断向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反映水利投资供需矛盾问题;水利前期工作储备比较充分,尤其是面上项目投资需求量大,为增加投资创造了条件。
二是水利投资结构有新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中央水利投资重点继续向防洪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生态水保工程倾斜,向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倾斜。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中,防洪工程投资为123.26亿元,占41.3%,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水资源工程投资139.79亿元,占46.8%,比上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水保生态工程投资19.25亿元,占6.4%,行业能力建设及其他投资16.41亿元,占5.5%。农村地区中央水利投资持续增加,占中央水利总投资的比例高达49.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中央水利投资占中央水利总投资的比例超过36.4%,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三是重点工程建设有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更加重视落实好重点工程征地移民政策,推进工程建设的进度。根据国家新的移民政策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完成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等在建重点工程概算调整工作,抓紧湖南皂市、黄河西霞院等工程概算调整工作,为加快工程建设提供了投资保证。同时,还积极协调解决黄河小浪底、黄河下游治理等项目土地征用遗留问题。把好前期工作中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两道关,切实落实好水库移民安置政策,以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和移民的稳定。
四是农村水利建设有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利专项建设投资得到较好保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年中央安排投资60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解决农村289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比上年增加40亿元、多解决1800万人。全面启动了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继续实施以13个粮食主产区和北方地区为主的270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建设。协调做好小水电代燃料和农村水电电气化县规划,保证“十一五”期间农村水电建设投资的继续稳定。
五是地方水利建设投资有新的政策。主要表现在地方多渠道筹集水利投资,自筹资金比重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利投资不足的压力。据统计,2006年省级筹集的水利建设投资达到285亿元,比上年增加15.8%。其中,省级财政预算内投资占32.4%;水利建设基金占12.5%;水资源费、防洪保安资金、其他专项资金等占16.9%;省级融资占21%;其他投资占17.2%。省级财政预算内投资、水利建设基金及水资源费等占省级水利投资的60%以上,是省级水利投资的主要来源。
根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2006年,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重点领域都有新的进展和成效,各项重点工程建设正在有序实施和推进,水利建设年度投资规模保持在较高水平,从总体上实现了“十一五”水利建设的良好开局。
二、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规划计划工作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贯彻的逐步深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的逐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从规划计划的角度看,水利发展中还面临着以下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是水利规划编制和审批相对滞后。1998年以来开展的一大批水利规划编制工作,为有序安排水利建设、规范涉水事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规划依据。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无序开发、生态与环境恶化等问题,暴露出水利规划仍相对滞后,尤其是流域综合规划滞后,原有的规划难以满足加强涉水事务管理的需要。
二是水利建设资金供求矛盾较为突出。据规划测算,“十一五”期间全国水利投资需求总规模为3617亿元(不含南水北调工程),其中每年需中央投资为350亿元左右。加上南水北调工程,每年中央投资需求为400亿元左右。按目前中央水利建设年度投资300亿元左右考虑,每年仍有投资缺口100亿元左右。特别今年是治淮工程建设投资的高峰年,面上工程投资强度还会继续增加,投资形势将更加严峻。从近两年水利建设形势看,新开工的面上项目居多,重点项目开工不足,新增规模远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同时,地方水利建设资金也存在较大缺口,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影响了在建项目的尽快投产和规划项目的开工建设。
三是规划中新建重点项目审批难度加大。进入“十一五”,新建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立项面临以下影响因素:第一,随着流域治理和开发已进入到新的阶段,多数建设条件好、综合效益优、发挥作用大的骨干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而规划中的骨干项目多存在建设条件复杂、协调难度较大等问题;第二,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受土地征用、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增加了水利建设的难度;第三,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建设程序的要求,影响了一些流域、区域重点水利项目的审批进程。这些因素导致“十一五”新建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立项审批难度加大,前期项目储备显现不足。
四是大规模的面上项目管理问题增多。随着农村水利建设规模的大幅度增加以及水利投资领域的不断拓宽,面上水利项目投资比重明显增加。2006年中央安排的面上工程投资占中央水利总投资的比例超过40%。这些项目面广量大,管理环节多,难度大。近几年在水利审计和稽察中,反映出面上项目管理存在着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审批不规范、资金管理不严、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项目竣工验收率低等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
三、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努力做好2007年的规划计划重点工作
按照部党组的总体部署,2007年规划计划工作要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下大力气推进水利规划编制工作,为水利建设与改革和管理提供坚实的规划依据
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水利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全面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我们将按照昨天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规划修编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二是今年基本完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抓紧组织完善和协调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阶段的关键成果,形成全国、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体系。三是抓紧已开展的规划编制项目收尾工作。尽快完善规划成果,加快规划成果的协调、审查和报批工作。四是启动第三批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规划。力争通过规划的实施,将现有大型、中型和影响建制镇以上城镇或重要基础设施防洪安全的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全部销号。抓紧出台《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实施办法》。
(二)努力增加前期项目储备,为加快水利建设和落实投资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为保证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完成好“十一五”水利建设任务,重点项目前期储备至关重要。“十五”计划确定的159个重点项目已有149项完成立项或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立项,要做好协调工作,加快立项审批进度。对“十一五”规划中的116项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做好前期论证工作,落实好各项建设条件,加大对前期工作的投入,加快前期工作的进度。在加快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同时,针对专项工程前期工作深度不够、设计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严格项目审批程序,规范管理制度,保证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为加快专项工程建设、保证投资效益提供前期基础。
(三)把握国家政策和投资重点,落实好中央水利建设年度投资计划
根据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和水利建设的实际,今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的重点领域为:一是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保证治淮工程建设投资力度,争取在年初尽快落实年度中央投资65亿元;优先安排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等竣工项目投资,加强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甘肃引洮等水资源工程建设,加快首都水资源、塔里木河、石羊河生态综合治理。二是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力度。从2007年起,集中3年时间基本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加固任务,争取每年中央投资达到50亿元以上。三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据规划测算,“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需投资65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20亿元,每年要落实中央投资64亿元。今年要解决农村32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和泵站改造。重点安排粮食主产区大型灌区改造和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改造,灌区改造资金要与将来财政部门安排的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相衔接,发挥投资的整体效益。五是要落实好水利建设中征地移民政策。协调处理好水利建设和前期工作中土地征用、移民安置政策的落实,解决好一些工程建设存在的征地移民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
(四)加强水利投资计划管理,特别是面上项目管理,管好用好水利建设投资
为加强水利投资计划管理,一是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改造等面上项目都明确了省级配套资金比例,希望各省(区、市)能够落实好省级财政配套资金。二是加强前期工作管理。要把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全鉴定复核和初步设计审查两个关口;把列入规划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落实到村组和农户,在前期工作中重视水源地的选择和建设,以提高供水保证率;进一步规范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立项审批程序。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专项投资管理制度,着手制定水利建设绩效评估方法和管理办法。今年,我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把加强水利面上工程的稽察作为重点。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依法行政,提高水利建设投资的管理水平。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