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务实高效
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一、2006年防汛抗旱工作简要回顾
2006年的汛情旱情灾情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台风登陆早,影响大,损失重。共有7个台风(热带风暴)登陆,其中1号台风“珍珠”登陆时间之早、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一些中小河流洪水量级之大、8号台风“桑美”风力之强都是罕见的。二是西南地区东北部以及东北、华北、西北的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重庆、四川等地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三是汛情出现早,中小河流洪水量级大。4月中旬长江流域的部分支流就发生大洪水,是历史上发生洪水较早的年份。汛期北江支流武水、湘江支流耒水等中小河流发生了特大洪水。四是受灾范围广,灾害损失重。全国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1.51亿亩,受灾人口1.45亿人,因灾死亡1841人,失踪475人,倒塌房屋87.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73亿元。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96亿亩,成灾2.19亿亩,有3651万人、2814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据去年8月底统计资料综合分析,水旱灾害统计的6项主要指标中,除洪涝受灾面积以外,农作物受旱面积、因旱人饮困难数、大牲畜饮水困难数、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5项指标都是1998年以来同期最大的。
面对严重的洪涝和干旱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奋力抢险,夺取了2006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2006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分别听取水利部的汇报,专题研究和部署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去年有关防汛抗旱工作的批示达180多次;二是国家防总、水利部密切掌握汛情、旱情和灾情,组织会商,及时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部署,回副总理多次主持召开防总紧急办公会议、异地会商会议,国家防总、水利部先后6次启动应急响应,派出30多个工作组赶赴一线开展工作;三是组织有关部门协同作战。防总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下拨资金,并向灾区派出工作组,有力地支援地方抗灾救灾;四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动员、周密部署,主要负责同志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五是坚持以人为本。2006年防汛抗台过程中,各地共紧急转移安置群众达1255万人,组织回港避风船只数十万艘,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二、去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一是举办了首期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培训班。为了进一步落实《防洪法》和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责任制,提高地方行政首长指挥决策能力,经中组部批准,5月25~27日,国家防总、水利部举办了首期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市长)培训班,有48位重点防洪地区的主管市长参加了培训。汪恕诚部长在培训班上做了重要讲话,鄂竟平副部长做了题为《经济社会与水旱灾害》的报告,徐乾清院士等老专家做了专题讲座。
二是加强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水利部会同有关部委编制完成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去年10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是我国第一部山洪灾害防治的专项规划。我部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协调难度大等困难,及时提出了高质量的规划,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普及防御山洪和水库防洪的知识,提高广大群众避险自救能力,我们组织编制了《山洪灾害防御》、《水库垮坝警示录》专题片和宣传手册、挂图等。去年6月1日,国家防总、水利部向各省发送专题片5万套,宣传手册和挂图各19万套。据初步统计,全国共组织播放专题片12.5万场(次),3700万人次进行观看;组织山洪灾害避险救助培训19067班次,205万人次参加了培训。
三是加强了蓄滞洪区建设管理工作。针对蓄滞洪区安全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进退洪设施、区内管理薄弱、补偿救助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我部组织制订了《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在充分征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意见的基础上报国务院,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该《意见》提出了蓄滞洪区建设管理的目标、措施和近期工作重点等。同时还组织开展了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蓄滞洪区调整、分类的意见,组织制订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办法》,并着手开展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名录的调整工作等。
四是加强了台风防御工作。每次台风来临之前,国家防总、水利部均加强会商,密切监视台风动向,提前做出部署,并及时派出工作组赴现场协助地方做好防抗台风工作。在每次台风影响结束后,我们立即组织有关部委开展台风防御评估工作,撰写评估报告,对台风行动路径、风力、降雨等进行全面分析,总结防御台风工作中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查找防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及时报送国务院、国家防总领导和有关部门,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是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为充分发挥防总成员单位的作用,及时作出准确的预报,科学合理调度洪水,采取有力的防范措施,2006年我们多次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防汛抗旱会商会,分析形势,共商对策,部署工作。在重庆市和四川省部分地区发生百年一遇特大干旱的关键时刻,利用已经建成的防汛抗旱异地会商视频系统,首次组织有关部委与重庆市举行异地会商,听取重庆市旱情和抗旱工作汇报,分析形势,解决抗旱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是加强了《抗旱条例》的制订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抗旱条例》已经部务会议审议并上报国务院,有望今年出台。《抗旱条例》的颁布,将使抗旱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三、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打算
分析近年来的防汛抗旱形势,我们感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对预测预报和监测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宁安市沙兰镇3小时71平方公里范围内平均降雨120毫米,最大点雨量200毫米。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湖南永兴县12小时降了311毫米的雨量;二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工作的首位,给防洪调度决策、人员转移安置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防汛抗旱工程体系不完善。虽然近几年加大了大江大河防洪工程治理和大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力度,但中小河流、中小水库(“两小”)标准低、隐患多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给我们的防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速,强化预案预测预警工作,这些都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五是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对防汛抗旱工作高度关注,特别是新闻媒体和防汛抗旱工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也对传统的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我们将认真贯彻汪部长讲话和这次会议的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我们将组织各地进一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抓紧水毁工程修复、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和各项应急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开展防汛抗旱检查,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预案,密切掌握汛情旱情和工情变化,抓好预报、调度、抢险、抗旱、救灾等主要环节,做到组织、队伍、方案和物料四落实,切实提高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能力。此外,拟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水利部门在防汛抗旱方面的综合协调职能,组织有关部门广泛参与防汛抗旱工作;二是改善防汛抗旱检查模式,充分发挥防总各成员单位的作用;三是加强部门间的联合会商,建立联合防灾救灾机制;四是加强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其办事机构的能力建设,强化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权威,形成统一指挥决策、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工作机制;五是重视和加强基层防汛抗旱组织建设,在山洪和干旱灾害严重地区,逐步建立乡镇和村级防汛抗旱组织。
2、加强法规制度和预案建设。抓紧制订《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好《抗旱条例》颁布实施的各项工作,组织各地加强防汛抗旱法规建设。同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防汛抗旱管理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防汛抗旱预案,提高可操作性。
3、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去年全国共有9座水库垮坝,其中小(一)型1座、小(二)型8座,由于提前转移群众,垮坝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今年我们将继续把水库安全度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是严格水库调度运用计划的审批,存在严重病险的水库要降低汛限水位或空库运行,确保安全;二是加强实时监控和防洪调度,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运行,不得擅自抬高汛限水位;三是完善水库抢险预案,落实抢险队伍和物料;四是制订水库下游群众转移预案,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4、做好台风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抓紧修订完善防台风预案,组织编制防台风宣传片,组织开展沿海地区民房建设防台风标准和船只回港避风期间船员安全措施的研究。继续开展山洪灾害易发地区防御试点,积极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防御预案,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宣传、培训力度,启动《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实施的各项前期工作。
5、全面加强抗旱工作。一是起草《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意见》,争取国务院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二是全面推行抗旱预案制度,完善抗旱预案审批备案的有关规定;三是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争取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四是继续推进抗旱会商系统建设,加强旱情的监测、预报、分析、统计和评估工作;五是组织各地开展区域抗旱规划的编制。
这次会议之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汪部长的重要讲话和本次会议精神,研究提出在防汛抗旱工作方面的贯彻落实意见,在本月下旬召开的2007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