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切实做好水资源综合管理 促进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007-01-06

 

 

切实做好水资源综合管理
促进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河北省水利厅



    我就我省水资源综合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着眼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


    河北省地处我国最缺水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值的1/8,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缺水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前不久结束的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上,我省提出了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构建和谐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目标,对水资源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供更为安全、更加可靠的供水保障。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水利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总结以往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经验、教训,以先进治水理念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这篇文章。


    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国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部署。根据我省省情、水情,转变治水思路,妥善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切实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根据水资源基础性,在实施大力节水治污和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两纵六横十库”为骨干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调度的网络体系,把长江、黄河、海河三大流域沟通起来,在省内实现水资源的互补、互济。在保障生活、生产供水的同时,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二是根据水资源(降水)的随机性,实施雨洪利用工程。为化害为利,从水库到水窖、从河道到渠道、从洼淀到坑塘,尽可能的截住水、蓄住水,并创造条件使之贯通,调剂配置。


    三是根据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和统一管理的协调性,统筹考虑上下游、地表水、地下水,当地水、外来水的水量和用水需求,实施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和统一配置。


    四是根据水资源配置的准市场性。实施工业合理布局、农业调整结构、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实施以价格为主要经济手段,行政干预、政策引导、精细管理、全社会参与和提高节水意识等综合性、强制性措施为核心的强化节水战略。


    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循环使用,搞好矿井疏干水、中水、海水淡化、微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替代利用。
我省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已纳入全省的“十一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了水资源专项规划。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我们抓规划、解难题、破瓶颈,以科学、务实、管用的措施缓解我省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搞好服务。


    二、着眼于水利可持续发展,抓好节水这项根本工作


    河北的省情和水情决定了节水是解决水资源危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和革命性的措施。按照“节水就是效益、节水就是发展,抓节水就是抓项目、抓节水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我们将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抓试点。2004年初,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大胆探索,步步深入”的原则,我省选择了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井渠结合三个不同类型的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总结提出了“四步走”的做法,汪部长曾给予了充分肯定。2006年,省政府确定为“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后,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试点县达到全省县级总数的30%以上,形成了由点到面的发展,综合节水效果达到20%以上。


    二是抓机制。机制建设是节水工作的核心,是实现自主自愿节水的动力所在。在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从过度依赖工程节水转变为制度激励与工程建设相结合,从单纯依靠行政推动转变为市场机制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建立了“用水双控、计量到户、节奖超罚、协会自治、市场激励、群众参与”的节水管理新模式。把用水指标像土地包干一样分给群众,然后实行节奖超罚,调动了群众节水的积极性。


    三是抓计量。我省供水主要靠机井,因此计量是节水的重要手段。有了计量,经济手段和激励机制才能发挥作用。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安装IC卡计量设施56730套(其中非农业34430套),有力地促进了用水计划的落实和水资源费征收等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全部安装IC卡等智能水表以后,水资源费增收2~3倍以上,节水20%以上。农业灌溉实行计量以后,改变了过去喝大锅水的现象。为此,我们力争今明两年,把年取水量在万方以上的非农业用水全部安装IC卡计量设施及远程监控系统,建成覆盖全省的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


    四是抓协会。为进一步强化公众参与机制,在工业和城市成立了企业和社区用水管理小组;在农村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主节水,不仅解决了行政管理难以解决的问题,保护了用水户的利益,而且也使节水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到了实处。截至到目前,全省建立用水者协会2000多个。


    五是抓工程。在农业上,大力开展大中型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和节水增效灌溉示范建设,累计建设节水灌溉面积370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8;在工业生活上,通过关停自备井,建设废污水回用工程、加快用水工艺改造、推广节水器具等措施,使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2000年的104立方米降低到2005年的77立方米,生活用水指标逐步趋于科学合理。


    由于节水工作的开展,我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粮食连年增产的情况下,用水量逐年减少,由最高年的用水量220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190多亿立方米。有的地方地下水位回升,著名的邢台百泉在多年干枯后出现了复涌,泉域面积不断扩大。


    三、着眼于水生态环境改善,做好水资源配置与保护工作


    汪部长在海河流域考察工作时指出海河流域的核心问题是生态问题。我省占海河流域的近70%,为改善水生态环境,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加强了水资源配置与保护工作。


    (一)修复城市河道的水环境。我省虽然水资源严重匮乏,但是修复城市河道的水环境,让已经干枯和污染的城市河道恢复蓄水的功能,是能够实现的。近两年,通过改造防洪排沥系统,修建调水、蓄水工程,调剂生态用水水量,使有条件的8个设区市都对流经城市的河道进行了治理。石家庄市的滹沱河、承德市的武烈河、邯郸市的滏阳河、邢台市的七里河、张家口市的清水河、唐山市的陡河、秦皇岛市的汤河和戴河等通过治理,使水环境得到修复,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的品味。迁安市投资12亿元对流经城市的滦河进行生态防洪工程改造,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保持三盆水不干。河北平原上的三个洼淀---白洋淀、衡水湖、大浪淀是华北平原硕果仅存的三个平原湿地。在水资源极度短缺、没有天然来水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三盆水不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场生态环境保卫战。为此,我省先后实施了 “引黄济冀”、“引岳济淀”、“引岳济衡”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引黄河水入白洋淀工程,省内跨流域调水实施了引王快水库的水入沧州大浪淀工程,引岗南、黄壁庄水库的水入衡水湖的调水工程也正在实施。由于采取以上措施,对现有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证了三盆水不干,特别是具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是华北地区生态的重要标志,在国际国内都有重要影响,从97年以来,每年千方百计调水补淀,保持了白洋淀的生态功能。


    (三)顾全大局保京津。从2001年开始实施二十一世纪初首都水资源规划项目以来,每年我省组织云州、友谊、壶流河等水库向北京的官厅、密云水库集中输水,闭口下泄,以解北京供水之急。为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急供水,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论证比选,把我省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四座大型水库列为唯一的向北京应急水源。目前我省正在抓紧南水北调京石段的施工,确保2008年4月向北京应急供水。虽然面临的困难很大,但是能为奥运会做出贡献,我们也感到非常光荣。


    搞好水资源管理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而道远,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继续探索,努力创新,不断开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月6日

    
作者: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