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治水理念,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而不懈奋斗

2007-01-06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治水理念,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而不懈奋斗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一、2006年工作回顾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黄河治理作出重要指示


    2006年是人民治理黄河60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在水利部呈报的《纪念人民治理黄河60年工作汇报》上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11月3日,水利部在郑州隆重召开纪念人民治理黄河60年大会,回良玉副总理亲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与讲话,充分肯定了人民治理黄河60年取得的成就,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治理原则和目标,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提出了殷切期望。汪恕诚部长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对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持续推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围绕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黄委紧紧抓住黄河规划、防汛、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土保持等治黄工作制定了具体的落实计划。


    (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颁布施行


    2006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黄河水量调度条例》。这是在国家层面第一次对黄河专门制定法规。《条例》对黄河水量调度的基本原则、确保黄河水量调度的组织保障体系、完善水量分配制度以及各责任主体违规处罚措施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利用并塑造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


    经国家防总、水利部批准,我们于2006年3月首次实施了利用并塑造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通过预报和监测宁蒙河段开河时间及水量,调度万家寨、天桥、三门峡等水利枢纽,在潼关断面形成了历时14天的桃汛洪水过程,最大洪峰流量2570立方米每秒,将潼关高程冲刷降低了0.20米。同时,改善了万家寨、天桥、三门峡水库的淤积形态,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构建及运行提供了重要技术参数。


    (四)黄河第五次调水调沙再次成功塑造异重流


    通过三门峡、小浪底水库的联合调度,6月25日在小浪底水库再次成功塑造了异重流并排出库外,小浪底~利津河段冲刷泥沙6010万吨,使下游主河槽的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500立方米每秒。经过连续三年成功地塑造异重流实践,我们已基本掌握了水库异重流的形成和运动规律,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对黄河水沙在下游河道演进规律的认识。


    (五)首次实施引黄济淀应急生态调水


    为补充白洋淀生态用水之急需,根据国家防总部署,2006年11月24日,首次引黄济淀应急生态调水正式开始。在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黄委严格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拟由黄河供水4.2亿立方米,时间90天,自黄河下游位山闸供水,经山东聊城进入河北,截至12月31日已累计引水3.0亿立方米。引黄济淀跨越黄河凌汛期,黄委在全力做好黄河防凌工作的同时,确保调水安全运行。


    (六)黑河水量调度取得新突破


    2006年4月16日,黑河水首次在春季进入东居延海,实现了东居延海连续860天不干涸,累计入湖水量6911万立方米,最大湖面面积38.6平方公里,达到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高水平。黑河下游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额济纳绿洲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增加,东居延海周边地区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


    (七)水权转换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黄委先后在宁夏、内蒙古两区开展了水权转换试点工作。先后颁布了《黄河水权转换管理实施办法》和《黄河水权转换节水工程核验办法》。对水权转换节水改造项目进行了全程跟踪。目前已有5个工业项目完成对应灌区的节水改造任务,累计完成投资2.85亿元,145公里干渠、365公里支斗渠得到衬砌。工业项目从中得到7018万立方米的水资源使用权,在已完成的节水改造项目中,农田灌溉时间缩短三分之一, 亩均水量节省三分之一。


    (八)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2006年6月15日,黄河上自明清以来一直沿用的集建设、管理、运行、养护于一体的管理体制被打破,形成了管理单位、维修养护公司、施工企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新格局。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各个岗位人员确定严格按照程序进行,12829人参加了改革并全部找到了合适岗位。6029名被分流到企业的职工全部参加了所在省的省级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九)职工重大疾病救助机制基本建立


    为弥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足,化解职工因患重大疾病致困致贫的难题,黄委建立了职工重大疾病救助机制,按照“多方筹资、救危济难、定额启动、适当救助”的原则,先行试点,逐步推开。截至2006年12月底,机制覆盖职工范围达到21000多人,已有不少身患重大疾病的职工得到及时救助。


   二、2007年工作打算


    (一)启动新一轮黄河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经国家批准的流域综合规划是河流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宪法”。从2007年开始,黄委将以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水利作为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结合黄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启动黄河流域综合规划,采取强有力措施,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力求使新一轮黄河流域综合规划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科学蓝图。


    (二)“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从2002年开始,黄委全面启动了“数字黄河”工程建设,至今,已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与决策支持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从2007年开始,“数字黄河”工程应在继续完善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着重进行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将“数字黄河”的决策支持能力提高到新水平。


    黄河数学模拟系统由六部分组成,即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水库群组合调度、黄河下游河道水沙演进、河口流路演变、冰凌洪水预报、水污染物输移扩散等数学模拟。


    (三)深入研究小浪底水库高水位排沙关键技术


    在黄河连续五次的调水调沙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浪底水库高水位排沙极其困难,成为汛前调水调沙运行的巨大障碍,国内外均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技术。因此,从2007年开始,黄委拟将此项关键技术列入重大攻关计划,力求早日突破并应用于黄河调水调沙实践。


    (四)开展小浪底水库下游滩地放淤规划研究


    小浪底水库的投入运用,使我们具有了塑造水沙关系的工程条件。水库下游的温孟滩区,其自然、经济、社会条件适宜作为小浪底水库排沙的承泄区。因此,应将小浪底水库及其下游滩区作为处理黄河泥沙的完整系统,结合水库高浓度水沙关系塑造,进行温孟滩放淤的规划研究,力求在黄河泥沙的空间分布研究上获得新的突破。


    (五)深入研究全河调水调沙方案


    黄河的主要症结在于水沙关系不协调,由此产生的问题不仅反映在下游,而且上游的宁蒙河道也相当严重,解决的途径,应把天然的或人为的不协调的水沙关系重新塑造,这就要求实施全河调水调沙。2007年,将开始进行基于全河水沙运动规律的调水调沙方案研究。


    (六)办好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


    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将于2007年10月召开,主题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河流三角洲生态系统良性维持”。目前,报名参加本届论坛的国家已超过30个,收到论文240篇。黄委将借鉴前两届的成功经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月6日    

    
作者: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