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guage=VBScript%> <% dim last,y,m,d,m1,d1 y=year(date) m=month(date) d=day(date) m1="-"+right("0" + cstr(m),2) d1="-"+right("0" + cstr(d),2) last = y&m1&d1 %> 关注太湖蓝藻

为太湖撑起一片蓝天
——引江济太工程遏制蓝藻污染事件侧记

2007-06-21

    从突遭蓝藻污染到无锡市政府发布公告,宣布该市自来水出厂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实现正常供水,仅短短数日。连日来笼罩在无锡市民心头的阴云与自来水中的异味一同消散,安全感重回市民心头。而这一切,离不开引江济太神奇而独有的魅力。

 

    危机降临 “明珠”蒙尘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首广为传诵的歌曲,但在今年5月29日,江苏无锡市民听来却是另一番滋味。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几乎席卷了无锡整座城市。5月份以来,由于降雨较少、气温偏高等原因,导致蓝藻大范围暴发,无锡水源地水质恶化,自来水水质超标,对无锡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制造这起危机的太湖蓝藻——这个年年侵扰无锡市民的“常客”,今年却来得更早、更凶。

 

    蓝藻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藻类原核生物,在富营养化超标的湖泊中,常于夏季大量繁殖,腐败死亡后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蓝藻污染直接影响水源地水体,加剧水质恶化。太湖广阔湖区周边的凹槽水湾,水体流动性差且富营养化,为蓝藻多发地带。无锡市城区水源地梅梁湖,正属于这类区域。在南京的玄武湖、云南的滇池、安徽的巢湖均发生过此类蓝藻污染水环境事件。早在1991年,澳大利亚达令河系发生世界上有纪录以来最大规模的蓝藻污染,绵延1000公里以上,花费了上亿美元治理,仍收效甚微。

 

    滋养城市的母亲湖、无锡唯一的水源地突遭污染,70%的居民饮用水出现困难,媒体上刊登的一幅幅超市空荡荡的摆放纯净水货架、居民楼道里一排排紧挨着的水桶等盛水器具,是美丽柔弱的太湖对全社会发出的警示,市民在期待,社会在关注……当危机突然降临时,如何应对,如何化解,成为一道考验当地政府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难题。也验证着现代水利管理和科学决策、动态调控、水质监测功能。应急机制启动了,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连夜奔赴事发现场,布置对水源地的水质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水源地水质变化。调水方案实施了,在一个小时内,调水引流工程全面启动,引清释污,……

 

    引江济太 活了太湖水

 

    在这场应对蓝藻污染水源的战役中,“引江济太”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截至6月20日上午8时,已抽引长江水7.48亿立方米,其中入湖亿立方米4.43亿立方米,长江清水稀释了太湖水,增加了太湖水环境容量,较大程度缓解了蓝藻危害,为太湖水生态环境撑起了一爿蓝天。

 

    蓝藻污染事件爆发后,省水利厅立即派出由厅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赶赴一线指导协调,加强水利工程协调调度,协助地方政府解决蓝藻危机。省防指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迅速启动相应应急措施。5月6日起省水利厅就立即调度相关水利工程调引江水注入太湖。

 

    常熟枢纽泵站自5月6日起开机抽引江水,同时利用长江大潮抢潮引水,增加调引水量,该枢纽抽引及自引流量已达240立方米每秒。据该枢纽负责同志介绍,我们全力引江济太,一切服从大局,为确保向太湖多送水,所有机器满负荷运行,为保障机泵运行安全,该枢纽的职工密切关注机器运行,确保出现问题立即检修。

 

    为全力做好引江济太,发挥调引最佳效益,省防指在第一时间发出一系列调度指令:

 

    5月30日,省防指电令,临时关闭望虞河东岸所有引水口门,保证入湖水量;同时控制望虞河西岸沿江口门运用,减少望虞河西岸污水入湖,保证引江入湖水质。至5月31日,所有口门全部关闭。

 

    5月30日上午,省防指发出调度指令,立即关闭武进港、直湖港,严格控制污水入湖,为确保应急措施到位,省防指派出专门小组赴现场督查。

 

    5月30日上午,省水利厅再次电请太湖局立即关闭太浦闸并调度望亭立交枢纽增加入湖流量,抬高太湖水位,提高水环境容量。31日下午16:00时,太浦闸下泄量已由前期50立方米每秒减少至15立方米每秒,望亭立交枢纽入湖流量也由前期的120立方米每秒增加至200立方米每秒。

 

    5月30日晚9:30,省防指调度无锡水利局,该局迅速组织力量拆除管社山工程围堰,紧急启动梅梁湖泵站,梅粱湖泵站所有机组全部开启,梅梁湖泵站日翻水量369万立方米,累计7225万立方米。加快水体流动,遏制了梅梁湖蓝藻向贡湖扩散。

 

    众志成城 一切为了母亲湖

 

    这次水污染危机来势迅猛,但是有关部门应对也非常迅速,关注这样一张时间表:

 

    5月29日,水质突然恶化;

 

    5月30日,有关部门会商拿出应急措施,并迅速启动;

 

    5月31日,水质开始好转,污染物浓度开始降低;

 

    6月1日晚,无锡市政府宣布已经达到恢复正常供水的阶段性目标。

 

    6月3日,蓝藻污染导致的嗅味基本清除。市民除饮用和做饭仍依赖纯净水外,其他生活用水已经正常。省、锡两级卫生部门和又对出厂水质和居民家中的水质进行监测比较,自来水出厂水质稳定合格。

 

    6月4日上午10时,无锡市最大自来水厂的贡湖水源地自然水质已明显好转,目前各种主要指标已经恢复到5月28日水质异常前的指标。

 

    6月5日,无锡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喝烧开的自来水,进一步让市民放心。

 

    在这次化解危机的过程中,从领导开始到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奋战一线的同志,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团结奋战的治水歌。

 

    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先后专程赶到无锡实地了解情况,并召开现场办公会。省委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多次实地调查部署措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亲临调水前沿指挥调度,副省长黄莉新、仇和多次到锡查看引江济太及梅梁湖引流情况,并派员驻无锡指导工作。

 

    水利部门在这次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奋战在调水一线的工作人员几天几夜轮番职守。

 

    调水的顺利实施,来自多方共同努力.管社山工程的200米围堰,仅15小时便成功拆除;梅梁湖泵站的近20名职工排好班24小时职守,确保泵站机组安全运行,保证湖水全速下泄。为防止机组因连续运转而过热,泵站还紧急购置大功率排风扇和调用冰块给机器降“火气”,一台备用机组也定期开机替换运行。

 

    灾情发生后,江苏省水文局在太湖水源地周围增加布设20余个水质监测点,投入3台巡测车、50余人次,早晚2次进行移动监测,随时掌握贡湖水源地、梅梁湖水源地及东太湖水源地、望虞河两岸等水域水质变化状况,每天两份水质监测报告上报决策调度部门。无锡市水文局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局干群为治理太湖蓝藻,按应急方案,全线投入,分组奔赴各监测断面,日夜测报水量、水质。从望虞河引江济太,到梅梁湖泵站引流一线监测断面上,随时都有水文职工日夜监测实时水文数据的身影,他们不畏辛劳,为治理太湖蓝藻爆发污染提供了及时科学的决策依据。

 

    省水利厅先后派出三个专家组,前往调水一线,密切关注东太湖、西太湖沿岸蓝藻态势,为降解蓝藻污染献计献策。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连日来多次往返于南京无锡之间,深夜察看望虞河常熟泵站,陶长生副厅长率领专家组常驻一线,省防办的同志们24小时守候在调度室,及时下达调度指令,统计数据,上报决策部门……

 

    冷静思索 蓝藻污染带给我们的启示

 

    蓝藻污染带给无锡市民的缺水之痛、带给人们无水可用的深思,使2007年的夏天不同寻常,令人难忘……目前太湖水源地水体问题正在被逐渐降解,各项治理太湖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从这起事件中,我们应该得到一些启迪:

 

    启迪一:建设备用水源地必须提上日程。作为经济发达拥有几百万人口的城市,无锡市应该最起码有两个水源地,可以应急备用,以备不时之需。水源地太过单一,一旦遭受污染往往造成被动局面。据悉,为无锡市民饮用水而开辟的长江第二水源——锡澄供水工程,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大规模提速,在将建成投运时间压缩一年的基础上再提前8个月,力争在明年三四月份建成投运。这样,无锡市民就可在明年夏季来临前饮上长江水了。

 

    启迪二:流域治理和区域治理必须相结合。进行区域统筹,实行综合管理,是长期的战略决策。“引江济太”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证明。各项应急措施的高效运行,来源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的实践和各方的团结协作。

 

    启迪三:应急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应急措施可以解一时之困,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治理太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各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来规范约束,不仅仅需要兴建大的治理工程,进行生态修复,更要加强每个公民的环保意识,应当以此次事件为前车之鉴,爱水,亲水,护水,从我做起,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太湖,不再让她受伤,不再让类似的危机重演。

 

    来源:江苏水利网   2007年6月21日

作者:
SRC-75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