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受太湖蓝藻影响,无锡市沙渚水源地水质气味出现异常。5月30日晚,江苏省政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解决太湖蓝藻的措施;从前天起,无锡市政府已连续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相关应急措施。
5月30日上午9时09分,江苏省环保厅接到当地书面报告后,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立即召集相关处室进行分析研究,迅速组织污控、监察、监测等部门会同中科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有关专家赶赴现场,协助地方政府进行处理。
江苏省环保厅综合无锡市水利、公用事业局的信息和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结果,初步分析判断:受梅梁湖水质、取水口淤泥及太湖蓝藻死亡腐烂的共同影响,沙渚取水口局部水域水质气味异常。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4月份以来,因气温、水文、气象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太湖蓝藻提前大量产生并向北部湖区集聚,导致梅梁湖北部水质下降,于梅梁湖与贡湖交界处的无锡市沙渚取水口因此受到影响。不过,专家同时解释说,从藻类分泌物中识别的致嗅物质主要为烯烃类、脂肪醇类,一般浓度较低,仅为每升几个纳克(1纳克=1亿分之一克),对人畜健康无多大危害,但极低浓度即可使水体产生嗅味。
目前,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已指示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改善水质,确保供水安全。此前,无锡市已报请省政府批准,于5月6日启动了“引江济太”工程,针对目前的灾情,将继续加大调水力度,增加调水容量,以尽快改善太湖水质。无锡市政府还要求,自来水总公司要全力以赴,不计成本,采取技术措施强化处理,使出厂水质除嗅味指标外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水质监测相关部门要加大监测力度,24小时值班,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商贸部门要组织净水采购,力保市场供应。
在30日晚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江苏省政府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强调水力度,增加水量,缓解蓝藻危害;立即采取人工降雨措施,降低湖水温度,抑制蓝藻生长速度;积极运用活性碳纤维等技术,尽可能改善饮用水源取水口的水质;严格控制各类污染源,确保达标排放。
来源:新华日报 2007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