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guage=VBScript%> <% dim last,y,m,d,m1,d1 y=year(date) m=month(date) d=day(date) m1="-"+right("0" + cstr(m),2) d1="-"+right("0" + cstr(d),2) last = y&m1&d1 %> 关注太湖蓝藻

20多专家“会诊”太湖蓝藻 无锡出台蓝藻应急治理初步方案

2007-06-01

  水染“绿漆”、腥臭难闻,江苏无锡境内部分太湖水域蓝藻又开始爆发,比往年提前了近1个月。8号,20多个专家和省内行政部门负责人汇聚无锡,实地察看太湖蓝藻发生情况,多方磋商后提出,无锡将在三年内完成辖区内所有太湖沿岸的截污工作,借鉴南京玄武湖治理蓝藻经验,出台梅梁湖蓝藻应急治理的初步方案。

 

  梅梁湖被称为太湖之“胃”,曾是太湖最美的地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这里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1998年,太湖全流域开始大规模综合水污染整治,无锡也启动了一批污染治理工程,收到一定效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三介绍,太湖局部水质恶化趋势虽受到控制,但太湖呈现全湖富营养化态势,这与持续多年的暖冬积温有重大关系。今年1到4月份,太湖水温高于正常年份,尤其是4月份平均水温为近25年中最高,达到了摄氏19.56度,为藻类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此外,今年的偏南风风场显著高于往年平均,使得太湖内其他湖区的藻类易于向梅梁湖集中,梅梁湖的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恰似一个水体相对静止的“口袋”,偏南风一吹,便成了整个太湖蓝藻的聚集处。监测数据显示,随着未来几个月气温升高,太湖蓝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面对蓝藻这个太湖“牛皮癣”,专家们普遍赞同亟待确立大太湖防控的理念,进一步重视太湖上游的河荡保护,严禁氮磷含量高的污染物流入太湖。曾经承担南京玄武湖蓝藻治理项目的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俞志明教授建议,在加大调水力度的同时,采取拦截、人工打捞、生态修复等多种方法,南京市园林局提议建立蓝藻预警机制,利用太湖现有水利工程,控制太湖水体出流,增加入湖水量。

 

  目前,无锡各政府相关部门已进入应急状态,争取赶在蓝藻大规模暴发高峰之前,启动梅梁湖泵站,实施调水工程,控制蓝藻生长,加强监测和应急处理。

 

  来源:国际在线  2007年6月1日

作者:
SRC-75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