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监测,无锡梅梁湖上月25日起发生大规模蓝藻,比往年提前一个月。5月8日,来自国内有关科研院所的20多位专家,在无锡察看太湖蓝藻发生情况后认为,要进一步重视太湖上游河荡保护,严格控制氮磷含量高的污染物排入太湖。3年内,无锡要完成辖区内所有太湖沿岸的截物,其他地区也要切实采取措施行动起来,建立有效区域截污联动机制。
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人员称,太湖水体中藻类共有97个种别。上世纪80年代,蓝藻、硅藻、绿藻为总体优势种群,分别占20%、28%和40%。由于太湖湖体污染加重,湖体生态结构受到破坏,蓝藻占绝对优势,最高时约占藻类总量的94%。此次蓝藻肆虐的直接原因是污染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会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物的死亡。尤其是今年4月份平均水温为近25年中最高,为藻类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
据专家监测数据显示,随着未来几个月气温升高,太湖蓝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为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等有关方面专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与建议:在鼋头渚至大箕山一线,采用固体浮子式橡胶围油栏,将梅梁湖主要景观湖区与外太湖隔离,减少外来的湖面蓝藻漂进该湖区;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太湖现有水利工程增加入湖水量,提升太湖水位,降低湖水升温速度,减缓藻类生长繁殖;借鉴玄武湖治理经验,在蓝藻堆积的区域,喷洒改性粘土,吸附藻类沉降至湖底泥土中。
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说,江苏将尽快建立蓝藻爆发应急机制,加强监测和应急处理。加大引江济太力度,尽快启动梅梁湖泵站,实施调水工程,控制蓝藻生长。同时,采取拦截、人工打捞、生态修复等方法,全面治理太湖。
来源:农博网 2007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