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guage=VBScript%> <% dim last,y,m,d,m1,d1 y=year(date) m=month(date) d=day(date) m1="-"+right("0" + cstr(m),2) d1="-"+right("0" + cstr(d),2) last = y&m1&d1 %> 关注太湖蓝藻

针对蓝藻 专家认为太湖流域应该统一防控

2007-06-01

    5月8日,从无锡太湖水环境治理汇报会上了解到,太湖梅梁湖爆发大规模蓝藻,比往年早了1个月。省内外20位专家为遏制蓝藻参加此间举行的会商。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家指出,梅梁湖自4月25日起发生大规模蓝藻的原因,是持续多年的暖冬积温,尤其是4月份平均水温为近25年中最高,接近摄氏20度,为藻类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此外,今年1到4月份偏南风风场也显著高于往年平均,使得太湖内其他湖区的藻类易于向梅梁湖集中。他解释,梅梁湖的100多平方公里水域,恰似一个水体相对静止的“口袋”,偏南风一吹,便成了整个太湖蓝藻的聚集处。

 

    监测数据显示,随着未来几个月气温升高,太湖蓝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专家建议,将梅梁湖主要景观湖区与外太湖隔离,减少外来的湖面蓝藻漂进梅梁湖。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太湖水位,降低湖水升温速度,减缓藻类生长繁殖。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则提出借鉴玄武湖治理经验,在蓝藻堆积的区域,喷洒改性粘土,吸附藻类沉降至湖底泥土中。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面对越治越多的太湖“牛皮癣”蓝藻,专家们普遍赞同亟待确立大太湖防控的理念。省环保厅专家认为,需进一步重视太湖上游的河荡保护,严禁氮磷含量高的污染物流入太湖;整个太湖流域要综合治理;无锡3年内将完成辖区内所有太湖沿岸的截污,其他地区也要切实行动起来,否则蓝藻治理只能重复治标不治本的无用功。

 

    来源:新华日报   2007年6月1日

作者:
SRC-75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