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尚富发言


2007-11-13

 

    11月13日下午,水利部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班进行交流发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尚富在学习班上发言。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创新水利科技发展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部党组召开这次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非常及时,十分重要,对于指导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完善和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促进水利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着重结合我院工作实际,从四个方面汇报学习十七大精神的认识与体会。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照中央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水电科研事业的要求,围绕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结合水科院实际,提出了“123456”的总体发展思路,即:“瞄准一个目标、抓住两个重点、提高三种能力、建成四大基地、搞好五个建设、达到六个一流”。瞄准一个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力争把我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抓住两个重点:一是以研究解决水利发展中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为重点,为国家和行业宏观决策提供科技支撑;二是以研究解决经济建设中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为重点,提供科技保障和服务。以上两点也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提高三个能力:一是提高我院的科技创新能力(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二是提高面向社会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三是提高面向国际,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建成四大基地:一是努力使我院成为水利水电科技创新的研究基地;二是努力使我院成为水利水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三是努力使我院成为高素质水利水电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四是努力使我院成为水利水电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基地。搞好五个建设:一是搞好人才队伍建设;二是搞好学科发展建设;三是搞好科研设施和条件建设;四是搞好制度建设;五是搞好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六个一流:就是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学科、一流设施和条件、一流的管理与服务、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六个一流的实现,是实现把我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具体目标。近期,我院将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完善并颁布人才建设、学科发展、实验室建设、信息化建设、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6大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二、努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陈部长在这次中心组(扩大)学习班上的动员讲话中指出:要着力突破制约水利发展的关键技术,强化水利发展的科技基础,提高水利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水利科技进步,对提高水利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水利科技进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水利科研单位要始终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构建科学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将技术过程、管理过程、组织过程等有机整合,努力谋求水利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大化。


  我院将从如下五个方面努力构建科学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制定和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努力构建造就一流科学家、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的科技人才队伍体系;二是制定和实施学科发展规划,努力构建能满足水利发展需求、具有领先水平、完善的学科体系;三是制定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加大申报“水科学与工程国家实验室”的工作力度,逐步建设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重点实验室、院专业实验室为主要架构的实验设备优良、实验方法和技术先进的科研支撑平台体系;四是加强水利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努力构建完善的、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规范体系;五是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管理与服务体系。


  在国家迈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历史形势下,水利科技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水利科技从理论、方法、技术、标准、规范的不同层次,都亟待不断发展和丰富已有的水利理论体系、技术方法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以此支撑和促进水利政策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针对水资源、水能资源、水安全和水生态与环境等核心水问题,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具体国情,发展水利科技,持续提高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用自主创新的成果,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支撑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综合优势,为水利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一是为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民生问题始终是我们党高度关注和重点解决的重大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陈雷部长在水利学会07年年会上和这次党组扩大学习班上,对民生水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总体部署和具体的要求。饮水安全、防洪抗旱与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城乡水环境整治、农村水电开发、水利血防工作等水利工作,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需求,也是水利科研院所的社会职责和重点工作内容。在过去的工作中,我院相关专业在农村饮用水安全关键技术、全国水源地水质调查评价、长江大洪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重庆特大干旱、云南地震灾区水库安全调查等事关民生问题的工作中,积极参与科技决策,发挥了水利科技的重要支撑作用。我院将紧紧围绕防洪抗旱减灾、饮水安全、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水资源配置和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与水环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安全、新能源研发等领域,加强前期科研、应用基础研究和宏观研究,加强重大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的研发,标准规范的制订,着力科技创新,为民生水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用水利科技新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二是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效的科技保障。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陈部长在学习动员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水污染与流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遏制、可再生能源的水能资源尚未实现有序开发等严峻现实,已经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严重制约因素。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控制着生态环境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也是循环经济中的重要循环单元。因此,水利中心工作提出的建设节水型社会、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利用、加强城市及乡村水环境整合整治、加大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水体修复、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等,都是建设生态文明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我院将发挥综合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在水资源、水环境、水土保持、农田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加大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力度,特别加强污染水体修复、绿色水电开发等应用技术研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效的科技保障。


  四、创新理念,营造和谐创新环境


  体制机制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对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将从创新理念入手,加强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改革,加快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及政策,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科研环境。


  一是管理理念的创新。提高对科研管理重要性的认知水平,转变科研机构的管理思路,依靠管理理论的指导,逐步建立完善先进的管理体系,通过引进和培养管理人才,加快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科研管理进程,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和效率,强化科研成果的质量管理,为新形势下的科研创新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人才理念的创新。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我院在一些关键学科方向、特别是新兴交叉学科上的学术带头人十分缺乏,培养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任务艰巨。要将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学科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条件切实抓好。依据我院科技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现状,制定鼓励和引导、吸引优秀人才和开展人才交流合作的措施,从国际、国内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角度,科学制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计划。围绕科技发展需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三是文化理念的创新。加强院所文化建设,大力倡导严谨创新的科学作风,将水利科研服务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作为创新的原动力,加强科研职业道德建设,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和“创新、求实、敬业、奉献”的水科院精神,鼓舞自主创新斗志,凝聚科研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协力建设和谐奋进的水科院。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将以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进水利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水利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水利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1月13日

作者: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