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中国行之黑龙江:水稻控制灌溉,农民年收入十万


2007-10-15

       

省水利厅有关人员向记者介绍控制灌溉的好处

 

省水利厅有关人员向记者介绍控制灌溉

 

采访农民代表

 

建设中的黑龙江省水稻试验中心

 

      本站10月14日讯(记者 徐文青)黑龙江省庆安县丰收乡丰裕村村民周武义祖祖辈辈都是种水田的,在他印象中,“水稻,水稻,水足了才能出稻”,那时,他根本不敢想,种水稻有时候竟然还需要“旱”着。

    今日上午,节水中国行采访组来到位于庆安县丰收乡的黑龙江省水稻试验中心,了解到了这一堪称神奇的“控制灌溉”。
    当地用一首打油诗通俗地解释了这一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返青地湿润,田干裂细缝;孽初建水层,汪水不露泥;孽后需重控,田干裂粗缝;降雨巧利用,节水促调控;黄熟防早衰,灌次结束水。
    当然,这一技术还有一些更深层的涵义。省水利厅农田管理总站副站长吕纯波介绍,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是根据不同生育阶段水稻对水分需求的敏感性和需水规律,在充分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科学供水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节水措施。
    据了解,多年来黑龙江省已经做了许多节水灌溉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基本上很长一段时期还只是停留在工程性节水上,虽然潜力很大,但需要大量的投资才能完成。在考虑工程性节水的同时,从2003年他们开始尝试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水稻控灌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是增产效果明显,亩可增产10公斤左右;二是节水效果十分显著,目前全省水稻田间净定额基本在每亩400到500立方米之间,比常规灌溉节水100多立方米左右;三是增产节支效益显著。控灌灌溉水量大幅减少,减少了提水动力费。每公顷增产节支922元(折合61元/亩),年经济效益2063万元。
    同时,运用控制灌溉技术的水稻,水分生产率大幅提高,稻米品质得到改善,肥料利用率、抗倒扶和抗病能力提高,灌水次数减少。
     如今,周武义一家就承包了稻田150多亩,“现在基本上实行机械化运作,一年纯收入可以达到十多万块。”

作者:徐文青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