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中国行之辽宁:鼠标一按 细水长流


2007-10-12

       

水源地——辽河

 

采访灌区骨干工程改造

 

渠首站负责人介绍供水自动化控制

 

        本站10月12日讯(记者 徐文青)“辽河—进水池—压力池—干渠—水站—农田”这些繁缛的农事工序,如今只要轻轻一点鼠标,片刻便可轻松完成。今日上午,节水中国行采访组来到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灌区,深刻感受到了自动化带来的新“节水经”。   

        据了解,石佛寺灌区灌溉主要对三个乡镇、二个农场进行供水,灌溉面积达10.1万亩,水源引用辽河水。石佛寺灌区是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始建于1969年,由于受建设实际条件影响,各项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加之多年运用,水利骨干工程设施严重老化且配套不完善,致使灌区工程完好率及灌溉保证率逐年下降,造成部分水田产量低而不稳,而且导致水环境、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2001年,灌区被国家农业开发办和水利部农业开发办批准立项,2002年4月份顺利竣工,完成了主要水利骨干工程。更换了渠首站机泵设备,增设了自动化控制和通讯设施,新建干渠防渗12600米、支渠防渗10000米,新建了渠首站自动控制室,翻建了节制闸等等。

        “自动化控制供水,使供水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原来每秒出水量15方,如今可达23方。改变了过去老式输率低、耗能大的弊端,加上配套的防渗干渠,节约了输水损失。”渠首站站长娄云皓告诉记者,灌区水利骨干工程改造以来,方便了农民用水,农时不再延误,同时每年可节约20万元,降低了供水成本。“粮食增产了,农民灌溉费用也少了,收入自然提高了。”


 

作者:徐文青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