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灌区:利用信息化手段节水


2007-05-31

    “在去年遭受的特大旱灾面前,我们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灌区水资源进行了优化调度,在全省粮食产量减少6.5%的情况下,我们的灌区粮食产量较2005年略有增加,其中平坝灌区水稻均亩产比2005年增加了5%,节水抗旱效果显著。”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局长刘道国日前对“节水中国行”采访团的记者们说。

  据介绍,根据水利部关于用信息化推动和带动水利现代化的要求,都江堰管理局与清华大学合作研究编制了《“数字都江堰”工程总体规划》。以此为基础,都江堰管理局编写了《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2002年该规划被列入水利部30个全国大型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之一。

  目前,该局已经完成了都江堰灌区信息自动化一期工程建设,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全面引入日常管理,初步形成了都江堰水资源信息化调度系统的框架。其中都江堰渠首水量调度信息系统的建成,实现了该局对都江堰渠首水资源的适时监控,可以及时有效地掌握岷江上游来水情况,为优化灌区的水量调度和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以及实现节约用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悉,去年在都江堰灌区受旱最严重阶段,都江堰管理局充分发挥已建成的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对灌区水资源进行优化调度,共组织了14.5亿立方米水用于抗旱,极大地缓解了灌区旱情,使灌区旱灾损失减小到了最低程度,实现了粮食增产丰收。

  都江堰管理局供水处副处长徐兴文告诉记者,通过信息化系统,他们能够动态地和比较准确地提出水资源优化调配方案,避免了用水计划的夸大,有效节约水资源。都江堰管理局从今年开始提出了确保岷江不断流的目标,其支撑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水资源进行优化调度,将节约出来的水资源投入到岷江,以恢复其生态体系。同时,信息化系统的运行还提高了都江堰灌区用水管理的主动性。

  “按传统用水管理手段,一方面水费征收难度较大(因按亩征收,用户往往少报用水面积),另一方面又存在较严重的浪费。信息化系统运行后,我们提出了定额供水的办法。即根据用水户报出的用水面积,通过定额计算供水量,然后利用信息系统连续统计用水量,当供水达到计算出的水量后停止供水,如还需用水,就对超过定额部分的用水量征收超额水费。这样一来,既避免了用水户虚报用水面积,同时也促进了节约用水,效果十分明显。”徐兴文说。

    来源:科技日报  2007年5月30日
 

作者:唐婷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