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龙头企业参与农业基地建设实现节水


2007-05-28

    初夏,山东烟台满眼绿色,让人很难相信这里缺水,而且是非常严重。记者来到招远市蚕庄镇盛家村,五六个农民正在打井,而那井的体积之大是我们常见的七八倍,打井到十多米见水后,就用水泥封顶,其实准确地说它是个井与水窖的结合体。66岁的盛德义介绍说,能找到这水源已经是万幸,果树用水时,井里的水用完一茬,等着出了再用,井打这么大是便于储存水,加盖是防蒸发。由于缺水,盛老汉去年7亩果园少收入一半,他庆幸今年能发现这水源,虽然打井要花12000元,但是能保证不歉收,他那挂满辛劳的脸上露出欣慰。


  其实,烟台地区缺水由来已久。拿招远来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474立方米,为全国的四分之一;年降水也从过去的600多毫米下降到近几年的400多毫米。缺水的烟台农业怎么办?农民又如何增收?


  招远市辛庄镇东良村2000亩的葡萄园滴灌工程,让记者眼前一亮。这是东良村与新加坡“复发中记”公司合资建设的全部采用以色列进口技术和设备的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该项目由东良村提供土地,新加坡“复发中记”投资建设、经营管理,主要种植美国红提鲜食葡萄,产品全部出口。据了解,过去这片地小麦套种玉米一亩地只能收入500多元(不剔除物化劳动费用),如今种葡萄能纯收入1200多元,还可节水60%以上,可防止水肥流失,避免了因深层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以及海水倒灌;另外还能减少葡萄病虫害,有利于生产绿色果品。东良村村支书对记者说:“与‘复发中记’合作,我们节水一下上了高档次;2000亩地实现规模经营是多年想做而做不成的事,而现在一下就做成了;农田实现了车间化管理,让农民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也不再是个难事。”


  蓬莱市已经进驻的中粮长城、天津王朝、新天国际、金六福香格里拉、菲律宾康达、华东百利、法国瑞枫奥赛斯等一大批葡萄酒企业让12万亩的丘陵山地实现了规模经营,管灌、滴灌已经发展了7万亩,去年基地带动5.7万农户增收6亿元。在中粮南王山谷葡萄基地,记者问农民付宪斌:“在基地种葡萄和过去自己种有什么不同?”“过去重产量,一亩地产2000多公斤葡萄,现在基地要求每亩只能产600公斤,重要的是葡萄质量———含糖量要达到15~16度。过去产量高但卖不出去,现在公司全部收购,葡萄含糖量高一度,一斤加一毛钱。”


  中粮南王山谷葡萄基地建设办公室副经理杨逢光对记者说,有了基地,农民生产有了标准化,产品绿色标准也走进基地,如此的基地建设将企业与农民捆绑在一起,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农民生产经营农产品的风险。


  记者感受到:通过龙头企业参与农业基地建设,实现了农业节水、土地规模经营、科学技术用于生产的综合效益。

  来源:农民日报    2007年5月21日 


作者:毛小瑞
SRC-102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