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产粮大省河南通过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改善其他综合农业生产条件,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1千克。这是记者21日随2007年“节水中国行”中央新闻采访团在河南采访时了解到的。
河南是农业大省和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棉花、油料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六分之一、八分之一,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河南的水资源又严重匮乏,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的五分之一,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
据河南省水利厅介绍,大型灌区在河南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省共有38个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大型灌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0.7%,粮食总产量为150亿千克,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37.5%,有效灌溉面积达1964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29%。但多数灌区建设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低,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渠道渗漏水量大,导致大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设计灌溉面积的55.4%,严重制约了河南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河南抓住国家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机遇,加大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力度,实施了鸭河口等28个大型灌区、128个年度续建套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11.01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总投资8.92亿元,新增灌溉面积117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989万亩,年增节水能力6.2亿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54亿千克。
来源:新华网 2007年5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