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葡萄酒行业对葡萄种植的高标准、高质量要求,采用管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成为各葡萄酒企业种植基地最有效、最可靠的灌溉方式。近年来,山东省蓬莱市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产区、品牌优势,积极推进区域化葡萄种植,依靠葡萄酒企业的种植基地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基地型节水工程,成为其目前节水灌溉工作的重点、亮点,使农民日子越来越好过,也成为全国农业节水的一面旗帜。
返租倒包让企业成节水工程建设的投资主体

蓬莱市返租倒包形成了“葡萄酒企业+基地车间+农户”的经营体制,实现了土地合理流转,达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企业投资,双方受益的目的。(摄影 新华网朱继东)
由于蓬莱市各大葡萄酒企业种植基地内土地(包括水利设施)均采用返租倒包(企业租用农民土地,然后由农户承包管理)的方式,基地管理采取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形成了“葡萄酒企业+基地车间+农户”的经营体制,实现了土地合理流转,达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企业投资,双方受益的目的。
相对于这样的经营体制,各大葡萄酒企业便成为了节水工程建设的投资主体。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蓬莱市新建设的节水工程大部分位于各大葡萄酒企业的种植基地内,其中企业投资占所有节水工程总投资的60%,占基地型节水工程投资的90%,如中粮集团南王山谷种植基地的葡萄管灌、刘家沟种植基地的滴灌、蔚阳集团葡萄种植基地的管灌、康达酒业葡萄种植基地的管灌、张裕酒业大柳行葡萄种植基地的管灌工程等。
近年来,蓬莱市共建成基地型葡萄节水工程3万亩,2007年计划新建葡萄基地节水工程2万亩,并规划在以后的几年当中在全市所有的葡萄种植基地内建设节水工程,让节水工程成为葡萄产业带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蓬莱市市长张代令对记者说:“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一方面顺利实现了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土地规模经营,使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质量葡萄原料。另一方面,农民获得股息和红利,保证了基本的土地经营权收益,避免了征地一次性补贴后无所收益的结局。同时,由企业负责土地的基础设施、苗木等投入,并以保护价收购葡萄,不仅保证了基地型节水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更使农户能规避市场风险,获得较高收益,从而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 应用新技术、新产品

蓬莱市本着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能够长期运行发挥效益。同时,采用了先进的节水形式和一些新型的设备产品。(摄影 新华网朱继东)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蓬莱市本着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能够长期运行发挥效益。蓬莱市副市长慕庆和介绍说,原材料方面,蓬莱市全部采用高标准的产品,如中粮集团采用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产品和技术新建葡萄滴灌2000 亩,采用冰轮集团产品新建高标准葡萄管灌4000亩;蔚阳公司采用以色列普拉斯拓公司产品新建葡萄滴灌800亩等。
工程建设中,蓬莱市对整个项目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质量、统一招标采购、统一运行管理。工程的建设严格按照三项制度改革进行,即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节水工程的规划设计由蓬莱市水利勘察设计院承担,施工及原材料供应由市政府招标采购办公室统一公开招标,采用有经验、有资质、质量可靠的施工单位及厂家。项目建设过程中,由蓬莱市水务局为各具体项目提供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工程监理。这些措施的采取强有力的保证了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目前,蓬莱市的葡萄节水工程已形成了以滴灌、管灌为主的灌溉模式,各大农字号企业纷纷在自己的种植基地内建设了高标准、高起点的节水工程。工程建成后,给药、施肥、灌溉一条管线即可完成,即灌溉、施肥同一管道同步进行,给药管单设,但与灌溉管道同一管沟铺设。基地统一配制农药输送到田间地头,农户在地头接药喷洒即可,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在微灌建设中,蓬莱市做到浇水施肥同步进行,这样既节省了肥料,提高了肥力,又减少了因大水漫灌对地下水回渗的污染,使地表水与地下水逐渐步入良性循环机制。
在工程的建设中,蓬莱市为适应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采用了先进的节水形式和一些新型的设备产品。如为解决水源不足问题,采用多水源井联网灌溉,形成了井井联合的网络灌溉形式;为解决灌水时间不同步的问题,投资4万元安装了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控制系统;为更好的研究葡萄的灌水时间和生长,中粮集团还投资30万元建立了一处土肥平衡实验室等等。据悉,各葡萄酒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投资已占到了工程总投资的10%还要多。
所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安装使用都大大提高了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保证了工程建成后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益,达到预期的效果。
“谁投资、谁管理”管理运行机制带来新活力

蓬莱市南王街道办事处磕刘村支部书记张家和深切体会到,“谁投资、谁管理”彻底改变了以往水利工程有人用、无人管、水费高、效益差的局面,不仅比以往节水很多,也让农民收益很多。(摄影 新华网朱继东)
现今,在农业产业化的大背景大前提下,发展高标准、高起点的基地型节水工程成为大势所需,这使节水工程建设逐渐改变了以往农户分散经营的局面,使节水工程建设逐步进入现代水利、科技水利的轨道。但工程建成后,如何进行管理以保证工程良性运行是关键。蓬莱市推行“谁投资、谁管理”的管理运行机制,带来了新活力。
蓬莱市葡萄产业带内现已进驻了中粮长城、天津王朝、新天国际、金六福香格里拉、菲律宾康达、华东百利、瑞事临、威利思、法国瑞枫奥赛斯、文成等一大批葡萄酒企业。本着“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全市各大葡萄种植基地成为了节水工程的管理主体,各产权单位建立了各自的水利管理服务单位,具体负责节水工程的正常养护维修、水费征收及灌溉管理等。
各产权单位建立的管理服务单位均实行企业化管理,对水费实行成本核算,自负盈亏,水费征收由各管理服务单位自行与农户协商执行。征收的水费除用于正常维修外,积累的资金还可用于更新设备,继续发展节水工程,有力的推进了节水工程良性运行机制的建立。对于管理费用,广大农户也可以愉快的接受。
“谁投资、谁管理”彻底改变了以往水利工程有人用、无人管、水费高、效益差的局面,为全市节水工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的推进了蓬莱市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5月17日,正带领村民在田间修剪葡萄枝的南王街道办事处磕刘村支部书记张家和和村主任付宪斌告诉记者:“实行企业化管理后,最起码要比以前漫灌省一半水。如今很方便,水管就在地头上,一开阀门水就浇到地里了,基本不浪费水。”
基地型节水工程建设使农民日子越来越好过

蓬莱市基地型节水工程之所以受农民欢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改革使农民日子越来越好过。(摄影 新华网朱继东)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基地型节水工程之所以受农民欢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改革使农民日子越来越好过。杨逢光也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有了基地,农民生产有了标准化,产品绿色标准也走进基地,如此的基地建设将企业与农民捆绑在一起,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农民生产经营农产品的风险。”
5月17日,记者随“节水中国行”采访团来到位于蓬莱市南王街道办事处的中粮集团葡萄基地。中粮集团南王山谷君顶酒庄有限公司基地建设办公室副经理杨逢光指着山坡上大片大片的葡萄园说:“这片葡萄园有5000多亩,共埋有3万多米长的管道,建成了以管灌为主的节水工程,并引导农民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起葡萄生产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6000多户村民致富。”
南王街道办事处磕刘村村主任付宪斌也开心地对记者说:“我家里10亩土地承包权入股葡萄生产合作社,获股息和分红计5000元,加上管理葡萄地的纯收入1万余元,总收入比入股前整整多出1万元!”
张代令最后告诉记者,蓬莱市依靠葡萄酒企业的种植基地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基地型节水工程,使得葡萄与葡萄酒成为全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集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庄园、葡萄酒堡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带,并在烟蓬观光大道两侧形成了长达18公里的葡萄长廊,并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名城。2006年,全市新增葡萄种植基地4万亩,使全市葡萄基地达12万亩,基地农户5.7万户,农民增收6亿元。
来源:新华网 2007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