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管水:当阳农民吃下定心丸


2007-05-25

黄林支渠农民用水协会的财务公示

 

 

黄林支渠用水者协会主席林文清在介绍协会管理的情况

 

 

记者们在田间采访

 

 

 

记者在了解协会的有关情况

 

 

用水户黄新民去年多收了三五斗

 

 

    本站5月24日讯(记者  赵建平)走进当阳市黄林支渠的农田,三面光的水泥渠道相互连通。协会管水让辖区11个村1270户农民1万多亩农田吃了定心丸。
    “以前一亩地的水费要60元,现在只要29元左右。现在用明白水,水费省多了,我家的粮食产量还提高了。”当阳市坝陵办事处鲁山村农民黄新民对记者说,“黄林支渠农民用水者协会是我们自己的组织,我们信得过。”
    农民“海选”出的黄林支渠农民用水者协会主席林文清这样说,与集体管水相比,协会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更能反映农民意愿;独立收费,直接交给供水单位,避免了以前中间截留和搭车收费,减少了村与村之间的用水纠纷。而过去农户交水费,中间环节多,层层收费,有人交了钱还用不到水。
    记者了解到,黄林支渠农田的用水量每年节约42万立方米,水费由原来的平均每亩35元下降为20元,每年粮食增产15万公斤,护渠费用由3万多元降到6000元,农田抗灾能力明显提高。协会管水的新模式带来了节水、减负、增收的综合效益。
    既要让灌溉有保障,还要把水费降下来,这个成立于1998年的协会在不断摸索新办法。组织农民清淤修渠,疏通渠道,实现有水快流;每年统一做用水计划,统一放水,轮流灌溉,避免了无序争水;每个出水口建了量水槽,水量、水费、水价三公开,年终决算公示,实现了管理公开透明。   
    2005年,当阳市遇到了近50年来少见的干旱。由于整治了田间渠道,加上有效的管理,灌区10660亩水田全部按季插上秧,大旱之年有了一个好收成。农民黄新民家的11亩地也没有受到一点影响。

作者: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