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记者 贾君洋)5月24日,“节水中国行 ”采访组与江苏省水利厅在江都市就双方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座谈交流。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向采访组介绍了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
据了解,江苏省1998年实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以来,先后对22个灌区安排了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坚持以节水为中心,围绕灌区改造、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二改一提高”的目标,不仅实现了年节水4.4亿立方米,促进了农民增收,还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维护了农村稳定,弹奏出新农村建设一曲曲的和谐乐曲,主要体现在九个方面:
一是增加了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已完成项目实际新增灌溉面积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56.31万亩,共新增灌区改造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
高淳县的淳东灌区内的几万亩旱地过去没有灌溉水源,只能种产值很低的山芋、大豆。灌区改造使供水保证率大幅度提高,旱地种上了早园竹、茶树、葡萄等;早园竹亩均产值三四千元,最高可达六千元。
二是灌溉成本显著下降,农民水费支出减少。大部分提水灌区的灌溉费用从过去每年每亩六七十元下降到四五十元。宿迁市皂河灌区项目实施前亩均水费达100多元,项目实施后减至40多元 。
三是提高了用水效率,缓解了用水供需矛盾。 灌区项目实施后年节水4.4亿立方米。淮安淮涟灌区经测试,改造后项目区内,平均亩节水188方,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了8—10个百分点。宿迁市皂河灌区改造后年均节水3200万方。
四是节能、节地、节工、节资效益。 灌区中改造后的提水泵站耗能下降 。衬砌渠道使过水断面缩小。泰兴市城黄灌区2001-2003年度共改建了电灌站164座,提水效率有较大提高。工程实施后,项目控制范围内灌溉用水量减少,提水耗电量也相应减少,节电29.9万度,新增节能效益28.5万元。
五是水费收取率提高,改善了工程维护条件。高淳淳东灌区过去水费收取率60%—70%,2004年基本收齐。淮安渠南灌区,改造后水费计收推行了“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多种形式、建立网络、逐步规范”的工作模式,由以前委托乡镇代收,改为用水协会组织收取、委托乡镇代收、灌区直接收取等形式,对具备计量收费条件的逐步实行,用水前申报计划、预交水费、按量结算,提高了水费收取率。
六是减少了水事纠纷,减轻了基层政府负担,有利于社会稳定。淳东灌区兴旺村2002年两名妇女为争水,一方用齿耙失手打死了对方,被判无期徒刑,造成两个农户家破人亡。26km干渠衬砌后,输水通畅,供水及时,渠尾用水不再发愁。老百姓把淳东干渠亲切地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七是促进了灌区减员增效,机构改革。由于工程状况改善,维护工作量大大减少。如皋县如海灌区管理所从过去的43人减少到22人。
八是提高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地位和影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据85份农户问卷调查,农民对项目区的用水管理与工程管理满意率达99%;100%的被调查者认为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是为老百姓办的实事好事。淮涟灌区徐溜镇党委陈书记说:项目实施前,每年插秧季节因农民用不上水便拿上秧苗到镇政府、县政府要水,年年如此,项目实施后,修建了夏码大沟闸,抬高了水位,使4.0万亩的水稻能灌上水,群众非常满意,再没有人去政府要水。
九是改善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农村道路交通。高邮灌区南关干渠靠近几个镇的居民稠密区,渠道垮塌淤积杂草丛生像个烂水坑,渠道改造后,不仅渠道断面规整、缩小,而且结合修了水泥路。渠道植树种草栽花,为防止小孩跌落入渠,安装了防护网。支渠放水闸管理房做成漂亮的建筑小品,改建后的渠道成为居民区的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