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循环水务 应对持续干旱
确保“新北京、新奥运”供水安全
北京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
(2007年12月7日)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汇报北京应对干旱缺水,保证供水安全的情况。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干旱缺水难题
北京是严重缺水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1999年以来连续9年干旱,平均降水是多年平均的70%,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矛盾。干旱对首都安全供水造成严重威胁。
保证首都城乡供水安全,为“新北京、新奥运”提供水安全保证,是北京水务的第一要务。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北京水情,找准应对缺水的三大潜力。
一是再生水潜力。北京城乡每年排放的污水达13亿立方米,占全年用水量的40%。若把污水处理好加以利用,每年可增加三分之一的水资源量。
二是雨水潜力。北京城市面积扩大、极端天气频发。暴雨既威胁城市安全运行,又造成宝贵水资源白白流失。建设雨水利用设施,又为北京开辟了一个新水源。
三是供水节水潜力。北京过去农业年用水20亿立方米,现在压缩了一半。仅农业节水一项,每年节省10亿立方米水资源量。前几年,北京城市输水损失率为16%以上,每年管网事故3000多次,年损失上亿立方米的自来水。损失率若减少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700万立方米的供水能力。
以三个潜力为重点突破,我们坚持构建节水为先、治污为本、中水利用、管理雨洪、安全供水的循环水务,取得了保障北京安全供水的成果。
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
在严重干旱的形势下,保护水资源至关重要。我们坚持源头治污,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清洁小流域。
一是利用自然修复能力,封山育林。三年搬迁泥石流易发区2.2万农民,水源保护、安全、农民致富一举多得。
二是关闭山区采矿。关闭矿山企业1088家,到2007年底,全市铁矿、金矿和小煤窑全部关停,采石场关闭70%。
三是水源区农村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同步治理。三年来,水源区已有三分之一的村庄,完成了污水治理、农厕改造。全市农村已基本实现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四是强化管理。政府发工资,聘用10800名农民管水员,村一级保水管水落到实处。
目前,北京56%的河道达到Ⅱ、Ⅲ类水质标准,水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三、稳定密云,拯救官厅,首都水源安全可靠
密云水库是首都的生命之水。连年干旱使水库蓄水一度减少到6.5亿立方米,局部水质下降。按照“减少人为活动对水的侵害”的思路,我们采取六大措施:
撤销全部53亩网箱养鱼。
拆除库区1.1万平方米违章建筑。
库区宾馆杜绝污水排放。
库滨3万亩土地退耕还草。
全库封闭管理,设定禁渔期。
扶植上游10万亩稻田退出水稻种植,减少化肥农药污染。
密云水库蓄水回升,水质保持Ⅱ类标准。
官厅水库1997年因污染退出饮用水供水系统。恢复官厅饮用水源地功能,重点进行三项工作:
第一,建成1500亩黑土洼湿地,建成土石滤水净化工程,应用生物生态技术,解决了上游污水直接入库的问题。
第二,进行坡岸治理,完成1万亩库滨带绿化,涵养水源,减少污染。
第三,治理永定河,建成25处污水处理设施和4处湿地生态净化工程。
永定河三家店河段全年Ⅲ类水质,官厅之水基本恢复了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
四、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市区9座污水处理厂,年处理污水9亿立方米,处理率90%。
新城14座新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70%。
乡镇建成189处污水处理设施。
415个村庄实现污水处理。
建成6座中水厂,370公里再生水利用管线已形成规模。膜处理技术使中水水质优良安全,为扩大利用提供了保障。
每年建设一项再生水利用重点工程:
2005年建成大兴区20万亩再生水灌区,农业年利用再生水2.3亿立方米。
2006建设六厂中水西送工程,把3000万立方米中水供给高井、石景山电厂。全市工业年利用再生水1.2亿立方米。
2007年建成“引温入潮”工程,年利用雨水、再生水3800万立方米。
城市公园、河湖环境用再生水近1亿立方米。
市区绿化、市政利用再生水3000万立方米。
今年,北京利用再生水4.8亿立方米,占全年总用水量的14%。
五、水量水质并重,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一是开辟城市第二水源。建成怀柔、平谷、张坊、昌平马池口备用水源,日供水能力100万立方米。不仅保证了城市应急供水之需,提高了应对突发性水危机能力。
二是完成自来水三厂、八厂、九厂集中改造,日供水能力提高到265万立方米。采用国际先进水处理技术,水厂水质优良。今年,国家颁布饮用水106项卫生标准,北京自来水水质全部达标。
三是解决城市供水两大隐患。用三年时间,解决了市区平房院32万居民家庭一户一表问题。用两年时间,解决1200处二次供水设施安全隐患问题。
四是建成自来水管网运行监测系统,安装6000个自动检测仪,及时发现、处理隐患,管网事故明显下降。
六、统筹城乡,实现农民饮水安全
2005年,全市投资6.4亿元,一年解决了30万农民饮用高氟、高砷、高盐、高氨氮“四高水”的难题。
从2006年起,实施五年规划,每年完成30万农民饮水改造。全市累计解决农民安全饮水251万人,占全市农民总数的76%。明年解决最后70万农民饮水改造,提前两年,全市农民全部喝上安全水。
七、安全迎汛,确保城市正常运行
针对水资源紧缺和极端天气的新情况,北京确立了“保安全,多蓄水,安全迎汛”新思路。从“防”到“迎”,一字之差,对安全度汛工作提出更高标准,各项准备,各种措施提前到位。
在工程建设方面:
去年全部完成3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今年完成城市河湖水系治理,主干河道达到50年一遇排水标准。
消除了43处重点城市积水点。改造立交桥泵站,提高了排水能力。
在组织管理方面:
对安全迎汛各级部门责任制、各项应急预案、汛情预报预警、抢险物资、队伍准备、安全隐患的排查更加注重汛前落实,更加注重实战演练。在实践中提高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能力。
在雨洪利用方面:
市区建成500多处雨水利用设施,年收集雨水1000多万立方米。奥运会中心区是雨水利用的重点项目,20年一遇的暴雨全部蓄集园内,年可收集雨水105万立方米。
在城市下游地区建成三处雨洪滞蓄区,年滞蓄雨洪能力4000万立方米。
全市新增雨水利用设施每年利用雨洪1亿立方米以上。
八、为举办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提供安全用水保障
明年是奥运举办之年,用水安全保障责重如山。今年主汛期官厅、密云水库断流,这是建库以来从没有发生过的严重旱情。北京水资源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针对水资源形势,我们已对奥运安全用水进行周密部署:
一是进一步开源,提高潮白河、昌平水源供水能力,日供水增加30万立方米。
二是加紧建设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年底完成北京段主体工程,力争明年四月份实现冀水进京。
三是对全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扩大膜处理规模,明年再生水利用量增加到6亿立方米。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坚信,有国家防总、水利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国各省市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北京水务的神圣使命,为举办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提供安全的用水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