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水利厅党组书记杨志英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作交流发言

2007-12-06

强化应急能力建设  有效应对洪涝灾害
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


(2007年12月7日)

 

  福建是一个台风、水旱灾害频发的省份。1998年以来,我省先后发生了23场暴雨洪水、39个台风(热带风暴)及数场旱灾,尤其是近年来遭受了超强台风登陆、特大洪水、特大干旱等严重水旱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防灾抗灾斗争中,我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减少了灾害损失。我省一手抓强化防灾减灾水利工程设施,相继完成了千公里海堤和千公里江堤加固达标建设,并开展了两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有效地提高了工程防灾能力。一手抓强化防灾减灾非工程措施,围绕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灾后恢复与重建等环节开展工作,初步建立了组织、预案、预警、指挥、保障五项灾害防御应急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了“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做法。防灾抗灾工作实现了统一指挥、科学决策、社会联动、高效运转,有效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健全组织体系,落实防汛责任


  根据防汛抗旱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我省不断调整充实指挥部成员单位,新增了国土、宣传、安全监督、效能监察、边防、消防、教育、旅游等单位,增强了防抗灾害的协作部门,并将防汛责任落实到地方、到单位、到个人,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级防汛指挥部依照法律法规赋予的指挥责任,负责统一组织领导辖区内的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逐步把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为应急管理在紧要时刻发挥作用奠定坚实基础。当灾害到来时,各级政府按照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按照责任逐级下派专家组或工作组,深入到乡镇、村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防御工作。防汛指挥部对防灾抗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对有关部门和下一级防汛指挥部下达指令,监督指令执行情况,使灾前防御、灾时避险、灾后救助等阶段性重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二、完善应急预案,规范运作程序


  为有效应对洪涝台风灾害,我省各级从实际需要出发,制订了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渔业防台风预案和处置地质灾害预案。各有关部门还制订了城市防洪防台风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预案、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水库洪水调度方案、堤防决口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方案,细化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规范了预警信息报告、发布等应急处置程序,明确了应对灾害的各项具体措施。


  为加强基层防御工作,我省全面推广 “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做法,即做到“四个四”:一是把市、县、乡、村四级的防汛责任明确下来,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二是把气象预报、巡逻抢险、警报下达、组织转移四个环节规范化、程序化;三是把灾害发生地点、户数、人员、组织转移的责任人四个基本要素确定下来;四是把宣传动员、工作程序、转移路线、中心户电话联络方式四个方面图表化。把防洪抗旱防台风预案推行到了最基层,其核心就是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到村、落实到户、落实到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推动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的形成。实践证明,“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对增强抵御能力、减少人员伤亡是有效的。


  三、加强监测预警,强化信息发布


  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和警报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防御灾害过程中,我省气象、水文、海洋等部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及时对台风、暴雨、洪水、风暴潮及地质灾害等进行监测预报,适时发出预警信息。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联动,在全面预报暴雨、台风趋势的基础上,利用覆盖全省的多普勒雷达系统,对低空云团进行实时监测,进一步开展小范围的灾害性天气精确预报,并逐步延伸到对乡一级的监测预报。


  迅速发布预警信息和扩大信息覆盖面是应急工作的重要环节。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渠道主要有:一是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政府网站等传媒,发布预警信号,插播暴雨、洪水、台风消息,向社会公众传播预警信息;二是政府组织电信营运商向手机用户发布防灾公益短信息,提醒群众注意防范;三是开设渔业防台风电台,向海上岛屿、船只渔排播发预警信息;四是在紧急时刻,城镇拉响警报器,偏远乡村采取敲锣、鸣炮等事先约定的办法,传播预警信息和转移信号。


  四、科学指挥决策,突出人员安全


  在防御灾害过程中,各级防汛指挥部召集成员单位及时会商、分析暴雨、洪水、台风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作出决策部署。气象、海洋、水利、国土等部门专家组深入分析重点防御部位和隐患点,分别对防御风灾、风暴潮、地质灾害、洪水灾害提出意见,辅助指挥长作出指挥决策。各有关部门按照决策部署,各负其责,各行其职,密切配合。防汛部门利用洪水预警报、风情监测、远程视频等系统,实时监测台风、暴雨等天气情况,监视重要部位的防灾情况,召开全省防灾抗灾直播会议或省市县三级紧急会商会,有效地提高了防抗灾害指挥的快速反应水平。
转移群众是防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指挥决策部署中,我省突出以人为本,以人员安全为首要目标。我省的人员转移实行严格的属地化管理。各级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预案要求,根据本区域防台风重点和专业管理特点,协助当地政府完成转移工作;乡镇村居行政组织负责做好危房、低洼地带、江河水边、外来人员居住集中区等危险区域的群众转移,并把转移人员的联络方式、交通工具、安置场所、生活保障、医疗救护等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在防御台风灾害期间,我省采取:一是在时间上实行梯次转移,台风逼近时,先规定转移海上渔排老弱妇幼的时间,再根据风力情况适时转移海上渔排主要劳力和船上人员。二是在地域上实行分段转移,根据台风影响的区域,对沿海分段实施不同要求的转移。三是海上、陆上先后转移,先组织海上人员转移,再根据暴雨情况实施陆上人员转移。


  按照法律赋予的在紧急防台风期间应急处置的权力,各级政府防台风指挥机构可以采取在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组织危险区域内居民转移,停止上班、上课和停止其他公共活动等应急措施。


  五、落实保障措施,确保有序有效


  我省采取的应急管理保障措施:一是组织抢险队伍。在组织以地方群众为主体的巡逻抢险队的同时,组建了5支机械化的专业抢险队。每年各地都组织地方与部队进行联合抢险救生演练,提高了抢险救灾的效率。二是备足抢险救生物资。在所有的地市级中心城市及民航机场等交通中枢都设立了省级防汛物资仓库,储备了大量冲锋舟、橡皮艇、救生衣、编织袋等抢险救生物资。市县两级和驻闽部队也配备了实用的抢险救生物资。三是组建应急通讯网。在省、市、县三级防汛办和大型水库配置了102部海事卫星电话,建立了防汛应急卫星通讯网。四是设立防灾保险制度。推广居民住房防灾保险和海上船只、渔排保险,全省农民住房全部由财政统保,使受灾群众的经济损失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补偿,分散了灾害风险。五是加强监察力度。汛前,防汛部门和监察部门联合公布防汛责任人名单。灾害期间,各级监察、效能办等部门对各地防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六是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开展救灾工作,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确保灾区群众生活。


  虽然我省的应急管理机制在应对洪涝台风灾害斗争中日臻完善,但离最大限度减灾的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与做法,继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省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2月7日

作者:
SRC-68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