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会:波峰浪谷测洪流

2007-12-06

波峰浪谷测洪流

 


安徽省阜阳水文局王家坝水文站站长  李守会


(2007年12月7日)

 

尊敬的首长、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叫李守会,是安徽省阜阳市水文局王家坝水文站站长。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水文工作者,今天,党和人民给予我如此高的荣誉,我感到无尚的光荣和万分的激动,这也是对我今后工作最大的激励和鞭策。


  我1986年从安徽水利电力学校水文专业毕业后,在王家坝水文站一干就是20多年,亲历了淮河水患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也体会到水文测报对防汛抗洪的重要性。过去的王家坝水文站,偏僻荒凉、交通不便、设施简陋,1988年前不通水、电、路,几间破瓦房、十几条汉子、七八条船,守护着4个断面3600米宽的水面。雨量、水位、流量观测全靠人工,报汛靠的是电报、对讲机和电话,测流靠的是小木船、流速仪,测流一次需要6个小时。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一直坚守在我热爱的水文岗位,从参加工作的那时起,我牢记老前辈和领导的叮嘱:“干一行、爱一行,为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继承“顶得住、测得到、报得出”的水文传统,发扬“求实、团结、奉献、进取”的水文人精神。


  王家坝水文站是安徽淮河水文第一站,其水情变化素来被称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抗洪的风向标。历次淮河大洪水中,王家坝水位的升降,上牵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下挂淮河两岸百姓的心。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王家坝水文站经历了三次大洪水和两次王家坝闸开闸蓄洪的考验。在三次大洪水中,我和同事们抢测到最高水位29.42米,最大合成流量6850 立方米每秒,抢测流量169次,水情发报近千份。2007年,淮河再次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王家坝水文站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位的高水位和第五位大流量,超警戒水位25天,王家坝两次开闸蓄洪。我和同事们抢测到王家坝站最高水位29.59米,最大流量8030立方米每秒,共抢测流量200多次,水情发报1500多份。由于水情信息及时、准确,为水文预测、预报,为科学决策、合理调度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这一组组重要的水情数据,凝聚着我们全站职工的心血和汗水,有些数据甚至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抢测到的。在大洪水面前,我和同事们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尽一切努力抢测、多测水文数据,为各级防指指挥决策和科学调度提供适时水情信息。为了防止漂浮物冲倒水尺桩,我们顶风冒雨24小时看守水尺,抢测洪峰;为了掌握完整的流量过程,我们每天测流4~5次。蒙河分洪道官沙湖测流断面距王家坝水文站4公里,断面情况十分复杂,水流穿过高低不平的河滩地,测船根本无法行驶,全靠人力在1000多米的断面上涉水测流,每测一次,腿上都被划伤,体力消耗很大。蒙洼交通桥建成后,官沙湖断面可以实行桥测,虽然测流条件有所改善,但每次测流都要推着简陋的桥测车,提着沉重的铅鱼,在1.8公里长的大桥上,施测28个垂线44个测点。王家坝闸开闸蓄洪时,急速的水流裹挟着大量的漂浮物倾泄而下,如果被漂浮物撞上,轻则搅坏流速仪、发动机,手被拉伤,重则整个人被抛入急流中。为保证测流安全,我们用手提着钢绳铅鱼,见缝插针投放流速仪,几十公斤重的仪器,测一次流需要上下提放40余次,双手常常被汗水浸泡的钢绳勒得脱皮、出血。


  大水期间的淮河水面风急雨骤、波涛汹涌,一般人在测船上站都站不稳,更谈不上测量。我们积多年的测流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测流方法,就是先将测船抛锚固定,后用六分仪定位,再用绞车将铅鱼和流速仪放到指定的水深,通过计算得出流速,测一次流需2~3个小时。测流问题解决了,但危险也随之增大。今年7月5日夜的一次测流中,巨大的冲击力撕扯着测船,船身不断倾斜,随时可能发生翻船事故,在这危急关头,我们当机立断,迅速砍断钢丝,一船人才化险为夷。今年7月10日10时6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显示,王家坝水文站水位已达保证水位29.30米,我们迅速将这一重要信息传输到国家防总、省防指。12时28分,王家坝开闸向蒙洼分洪,为能在第一时间抢测到分洪流量,我们迅速组织一支四人测流小分队,顾不上吃饭,立即携带测流仪,驾驶冲锋舟,提前赶往闸下200米处的临时测流断面。随着控制闸门的开启,水流越来越急,水面上掀起层层浊浪,一个近2米高的浪头扑过来,砸向冲锋舟,船舱灌水,冲锋舟偏离测流断面,船上人个个头晕目眩,岸上的人无不为我们捏着一把汗。但我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坚强的韧性,当天共施测8次,最终测到了最大流速2.6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1700 立方米每秒的珍贵水文资料,取得了开闸蓄洪期间的完整流量过程。


  水文测报工作通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但我们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汛情最紧张时,干粮断了,来不及做饭,就熬上一大锅稀饭,饿了渴了全靠它。每次测流结束后,大家顾不上休息,甚至衣服都顾不上换,又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测算、校对中,并及时发出测流数据。在今年淮河大水的2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一面抢测流量,一面监测水情变化,几乎24小时不能休息,困极了就坐在椅子上打个盹,第二天一早还要赶到防汛指挥部汇报水雨情。王家坝水文站离我家有20多里远,我常年坚守在测站,与家人离多聚少,今年汛前,我70多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一直没时间回去看望,原打算汛后回家尽尽孝心,但眼看着洪水调查繁重的工作任务,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


  尊敬的首长,各位领导,我的工作是平凡的,所做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党和政府给了我如此崇高的荣誉,我将倍加珍惜,以这次表彰为起点,向其他劳模学习,立足自身岗位,不断学习先进技术,适应现代水文需要,继续发扬“求实、团结、奉献、进取”的水文人精神,当好水文尖兵、防汛耳目,为水文水利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2月7日

作者: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