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持续推向前进


2006-11-02

  现代水利周刊:人民治理黄河,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李国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黄河又是一条河情特殊、极其复杂难治的河流。一是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而多年平均输沙量高达16亿吨,输沙量与含沙量均为世界大江大河之最。二是下游河道为“地上悬河”,河势游荡多变,主流摆动频繁。三是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四是历史上洪水决口泛滥频繁,灾害深重。
  
    据统计,从先秦时期到民国年间的2540年中,黄河共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每次决口泛滥,都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千百年来,广大人民所热切期盼的“黄河宁,天下平”的美好愿望,一直难以实现。
  
    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理黄河事业,揭开了治理黄河的历史新篇章。黄河两岸解放区人民群众和黄河员工,在战火硝烟中,一手拿枪,一手拿锨,艰苦创业,浴血奋战,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胜利完成了黄河回归故道后堤防不决口、支援刘邓大军过黄河等重大的艰巨任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952年,毛主席第一次出京视察就来到了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周恩来总理对黄河的事情亲自挂帅,多次主持研究决策治理黄河的重大问题。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黄河治理开发综合规划》。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黄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于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支持。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专程考察黄河,并亲自主持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发表了“让黄河为中华民族造福”的重要讲话。2002年国务院批复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黄河视察,亲切看望滩区群众,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黄河重大问题。今年7月,国务院第1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并于8月1日颁布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事业的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周刊:进入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指导下,围绕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实践,黄河治理取得了哪些成就?
  
    李国英: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广大人民群众与黄河建设者的艰苦奋斗,古老的黄河沧桑巨变。下游初步形成由两岸堤防、分滞洪区和控制性枢纽工程组成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依靠这一工程体系和防洪非工程措施,加上沿河军民与黄河职工的严密防守,战胜了包括1958年22300立方米每秒、1982年15300立方米每秒等历次洪水,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黄河的岁岁安澜,保障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黄河水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流域及下游引黄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前1200万亩增长到1.1亿多亩,同时为沿河50多座大中城市和重要工业基地提供了宝贵的水源。黄河干流上建成了18座水电站,水力发电装机总容量达1000多万千瓦,成为国家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有力地促进了沿河两岸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8万平方公里,有效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在长期的实践中,一代代黄河专家和科技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治河道路,先后提出“宽河固堤”,“蓄水拦沙”,“上拦下排、两岸分滞处理洪水,拦、排、放、调、挖处理泥沙”,“调水调沙”等治河方略,引导了各个时期黄河事业的发展和跨越。
  
    进入21世纪,针对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下游河道频繁断流、水质污染严重等新的问题,我们贯彻中央的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水利部“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确立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理念。根据国家授权,对全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统筹各方面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黄河连年不断流。开展调水调沙试验、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黄土高原粗沙来源区集中治理等探索和实践。
  
    人民治理黄河60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成就斐然,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的,它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现代水利周刊:您认为,从60年的人民治黄道路中,我们能总结什么经验?
  
    李国英:纵观人民治理黄河60年走过的道路,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基本经验和认识。一是历届中央领导始终将黄河问题牵系于心,党和国家把黄河治理作为事关安民兴邦的重大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热情和积极性,自觉投身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真正成为治理黄河事业的主体。三是必须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黄河问题特殊性、复杂性的认识,努力探索和把握黄河的自然规律。四是必须坚持科学治河、科技创新,把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置于坚实可靠的基础上。五是必须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近期、除害与兴利、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多措并举,团结治河,才能推动黄河治理开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河流和谐相处。

  现代水利周刊:作为黄委会主任,您认为黄河治理还存在哪些挑战,您有什么期望和设想?
  
    李国英:人民治理黄河6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黄河还存在着不少重大问题,下游“二级悬河”形势严峻,防洪任务仍然十分繁重;黄河水资源紧缺的基本特征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污染的趋势仍将加剧;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极为艰巨。因此,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依然任重道远。
  
    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中指明,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完善的黄河防洪减淤体系,有效控制黄河洪水泥沙,初步形成“相对地下河”,谋求黄河长治久安。形成节水型社会,实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向黄河流域调水170亿立方米左右,基本解决供需矛盾问题;黄河流域地表水恢复良好状态。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基本得到治理,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达到8亿吨,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作者: 刘耀祥 肖丹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