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内容页

喻国明:水周宣传——“碎片化”语境下利用新兴媒体构筑强势传播力量

2006-03-21 14:00:43

  宣传“组合”不仅要进入数字新兴媒体的领域,进入到社会活动领域,使传播成为一种与“行为艺术”相伴随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活动,甚至社会仪式,以便更加深刻地接入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家园。  

 

  现代水利周刊: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什么样的水周宣传活动或者形式能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博导):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当今信息传播的语境。“碎片化”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性的说法。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年收入在1000~3000美元时,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其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

 

  就传播的影响力而言,以往依靠某一个(类)媒介的强势覆盖而“号令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方面是传统媒介传播市场的份额在不断收缩,其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在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则是新兴媒介(如博客、BBS等)的勃兴与活跃,传播通路的激增、海量信息的堆积以及表达意见的莫衷一是。这便是现阶段传播力量构建所面对的社会语境。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进行水周宣传活动时就可以考虑利用这些新兴媒介。

  现代水利周刊:我们在开展水周宣传活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喻国明:在这一阶段上,以往被忽视甚至被损害的普罗大众及每一个个体的个性与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和关注,学术权威和平民百姓、演艺明星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至少在心理层面上不再横亘着一条不能逾越的鸿沟。从超女到一夜成名的“馒头”,人们在新的数字传播平台上获得了更多的自我满足,做出了更多的个性决定。这样,受众的分化形成了许许多多受传者群落的“碎片”,传播致效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必须开始特别重视每一细分的个性化族群的特征,以及每一位单一消费者的个性和心理需求,宣传活动也不例外。水周的宣传应当针对社会各个不同层次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手段和措施。

  现代水利周刊:如何在“碎片化”的信息传播语境下做好宣传工作?
  
  喻国明:就传播资源的配置而言,要改变以往集中轰炸式的大轰大嗡,转而建立在实证数据采集分析基础上的“套装”与组合。这种组合不仅要进入数字新兴媒体的领域,进入到社会活动领域,使传播成为一种与“行为艺术”相伴随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活动,甚至社会仪式,以便更加深刻地接入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家园。
  
  就传播内容的诉求而言,要从以往对于事实判断的单一关注,提升到对于价值判断的高度关注。因为在资讯海量、观点杂陈的世界里,人们有一种追求秩序与意义的强烈需求。高度决定价值,思想决定影响力,此时,就是媒介的力量和媒介的价值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最后,就传播模式的建构而言,要改变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传统模式。新兴数字媒介极大降低了平民参与社会传播的“门槛”,而多元碎片的社会群落的沟通、融合以及新的秩序与规则的建立,不是少数人“闭门造车”可以完成的,必须建立在人们的广泛参与和诉求表达的基础上。全民的参与表达,不仅使人们对于结果有更多的认同感和责任担当意识,而且其过程也会变得饶有兴味。

  来源:中国水利报现代水利周刊 2006年3月16日

作者:肖丹 刘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