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内容页

南方网:广东纪念“世界水日” 专家建议建立合理价格机制

2006-03-21 16:56:04

  今年3月22日是第十四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十九届“中国水周”。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今天(21)上午,广东省水利厅邀请社会各界有关专家在穗举行了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有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发改委、省经贸位、省建设厅、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省科学院、省水文局、省环境检测中心以及若干企业的30多名专家。

  “广东水资源状况十分严峻,水资源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广东水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是科学地开展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水资源的前提,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工作基础,对解决广东水资源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省水利厅副厅长黄河鸿在座谈会上提出的严峻问题。据了解,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但在自然演变的背景下,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及结构性等缺水问题,已凸显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广东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主体现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水资源相对贫乏。广东省地处南海之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1830亿立方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按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计算广东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100立方米(不含过境客水量),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已接近联合国公布的水资源警戒线的1700立方米。我省多年平均过境客水量2361亿立方米,但主要以洪水的形式在汛期出现,因受制于自然地理等诸多因素,利用难度较大,利用率低。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省水资源总量虽然不少,但由于地形气候的影响,降水和径流的时空分布不均,地域上的分布情况是中部多,东西两翼较少。我省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771毫米,其中前汛期4—6月约为全年雨量的40%—50%,后汛期7—9月雨量为全年的35%—45%,而10月至次年3月雨量仅占全年雨量的5%—25%.各地平均年降水量变幅达1200-2800毫米;季节上的分布差异也很大,80-90%的降水量集中在汛期,且多暴雨,再加上人多地少,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水资源配置能力不强。由于广东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之一些河流缺少大型调节水库,蓄水工程的调蓄能力很有限,汛期绝大部分水量以洪水的形式宣泄入海无法利用,在枯水年和连续枯水年,往往造成严重旱灾。至2004年全省建成蓄水工程46551宗,总库容422.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36.4亿立方米。广东蓄水工程兴利库容仅占全省总水资源量的13%,其中东江调蓄能力最大,为33%左右,西江流域最小为4.9%.同时,蓄水工程分布不均,珠江三角洲、粤东沿海、粤西沿海等高需水地区蓄水工程较少,且已经基本没有可建大型蓄水工程的自然条件。水资源配置能力较弱也直接影响我省的水资源应急能力。

  水污染还未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水生态状况严峻。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水量的集聚增加和粗放的水利用方式,污染排放的压力越来越大,水环境容量受到严峻挑战,河流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流经城镇的河段水质逐年下降,普遍水质只有Ⅲ——Ⅳ类,部分河段超过Ⅳ类。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江河水质污染严重,甚至出现迫不得已的排污河流。水污染问题已给水环境、水生态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

  针对上述严峻问题,专家呼吁广东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刻不容缓。当前广东的水资源相对短缺和浪费并存,全省人均用水量居于全国前列,是全国人均用水量的1.4倍。2004年,广东万元GDP用水量为290立方米;全省农田灌溉亩均用水836立方米,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仅为40%—50%,而发达国家为8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下,不少地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3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75%—85%差距甚远;城镇供水设施老化,管网漏失率一般超过15%等等。数据披露了广东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水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反映了一种粗放型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同时水资源的粗放利用以及水浪费,不仅使供水增长过快,加剧了水的供需矛盾,加重水源工程建设任务,而且增加排污量,加重水环境的压力。

  如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当务之急建立合理水价格机制,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广东水资源费及水价标准均属于全国较低水平,这与水资源低效利用的现状有关,与广东目前的水资源紧张局面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协调。过低的水价也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几乎忽略了用水成本的存在,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按国家有关水价改革及保护水资源的精神,合理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供水价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

  加快节水型社会还必须抓好以下环节:

  抓紧制定水资源和节水的统一规划。目前广东省已按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部署,开展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这些规划的制定有助于统揽全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广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各行各业齐心协力,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城市节水应积极研发推广节水设备、器具,加快供水管网改造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农业节水应当推进节水灌溉,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农业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等工作;工业企业要大力推进高耗水行业技术改造。

  加强取水和排污管理。进一步贯彻执行取水许可制度,积极推进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科学、有效地对建设项目的取用水及节水进行管理,推进企业节水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加强排污口审批管理,控制废污水排放,达到减污的目的;加强对已完成达标的河段实施河道清淤保洁工作,逐渐使各河道达到水功能区划的目标。

  抓好深圳等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的试点建设。在继续推进深圳市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的建设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省开展试点建设工作,通过典型试点工作,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探索广东特色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途径和运行机制,全面建设全省节水型社会的宏伟目标。

  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建设专职机构和管理协调机制。节水涉及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态环境建设等各领域,必须建立健全专门的建设体系,设立专职机构和配备人员,在深度和广度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时,要根据行业和部门职责,建立节水工作协调机制,整合各方力量,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切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来源:南方网 2006年3月21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