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内容页

北京街头探讨再生水“流向”

2006-03-22

    本站3月22日讯  (记者   阎智凯)3月22日,是第十四届“世界水日”、第十九届“中国水周”,记者走上街头,探访北京再生水的“流向”。


    一位正在灌溉草坪的老同志告诉记者,他浇花的水就是自来水,当被问到附近是否有再生水管线时,他反问记者“什么是再生水”,接受采访的几位群众没有人准确地说出什么是再生水,更无法说出再生水的作用,还有几位群众担心再生水的卫生状况,他们表示“宁可多花点钱用自来水,也用得放心”。


    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2006年北京市年处理再生水量将达到3.6亿立方米,比2005年提高1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

 

    目前北京市每年污水排量约13亿方,经过处理可提供再生水7.5亿方,实际利用量只有2.6亿方。4.9亿方再生水没有得到利用,2005年北京再生水的使用率只有35%,再生水面临供大于求的境地。


    早在1984年我国便开始推广再生水的使用。北京是国内最早利用再生水的城市之一。1995年,北京市率先制定1元/立方米的市场参考价格,并陆续完善了相关政策,时至今日,再生水的优势仍然没有完全体现。


    北京市节水办的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再生水没有完全普及的原因有三点,再生水输配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潜在用户对再生水的安全性认识不足;再生水缺乏价格优势。在社区,近几年刚刚开始铺设的再生水管线大多集中在新开发的小区,由于入住率等原因,又使一些社区的再生水管线没有水源。管线铺设不到位,对很多企事业来说使用再生水很不现实。


    为了缓解再生水管线不足的现状,北京市水务局加大了再生水管线铺设的工作力度。目前,北京市中心城区已建成高碑店、酒仙桥、方庄、肖家河等4座再生水厂,建成再生水供水干线240公里,2005年完成了70公里的再生水供水干线铺设,今年计划再铺设80公里,与此同时,水务局启用水车送水、就近排放再生水入河道、就近洗车等措施缓解再生水管线不足的情况。


    针对保障再生水水质的安全性和缺乏价格优势问题,一些专家建议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再生水的认识,消除市民对水质的疑虑。在完善运营体制的同时应建立与再生水价格相匹配的运营补偿机制。北京市可效仿国外制定“反阶梯水价”,用得越多价格优惠越大,与现行的自来水阶梯水价用得越多价格越高的政策相反。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6年3月22日

作者:阎智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