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恺院士》(十一):老人与海

2006-05-10

十一、老人与海



  2000年6月6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为了配合两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大会,播出了院士专访系列节目,第一位推出的就是严恺。6月1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一期已经完工,航道水深已达8.5米,通航在即。严恺掩饰不住兴奋之情来到上海,在长江口的航船上,严恺万端感慨凝成一句话:“大自然美啊,大海尤其美。”

  这是一个与水利与大海打了六十多年交道的水利学家对水利与大海的崇敬与热爱,在他面对大海的眼神,我们就知道把《十六字校训》的第一条定为“艰苦朴素”的严恺何以对艰苦的事业有着这样的深情。

  四十年代,严恺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港工讲座期间,钱江海塘北岸海堤被大潮冲垮,他突破传统的立壁式海塘模式,设计出新型的斜坡式海塘,与海潮“软对抗”,消解了大潮对海堤的冲击力,抗涌潮效果极佳。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实际上却要抵抗极大的传统思维的惯性才能取得。要知道,钱江海塘从吴越时代就不断修建不断崩塌再不断修建,两千多年就是这么修下来的,修成了海堤,也修出了一条比海堤还要牢固的思维定势。严恺的创造精神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斜坡式海堤更为牢固,这道海堤至今还屹立在杭州湾北岸。五十年代开始,受命开始天津新港回淤问题研究,到六十年代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最终取得圆满成果。

  1962年,福建沿海数十公里海堤在大台风中坍塌,严恺受水利电力部委托,率领专家工作组直奔受灾现场。他把钱塘的经验运用到这里,两次设计斜坡式海堤,当地一位领导从没看见过这种斜坡式的海堤,深不以为然,说:“这要是能抵挡海潮,我把脑袋输给他。”最后,专家组通过设计,修起了斜坡式海堤。事实证明,这种海堤不仅能够挡住大潮,而且有效地减轻了潮水对海堤的冲击力,原来海水飞溅堤内,造成几百米土地盐碱成灾的情况也没有了。那位打堵的同志的头当然也好好地在他的头上长着。

  但这并不是说他从此找到了解决海堤坍塌的最好方法,严恺是个真正的勇于探索的人,能于探索的人的最可贵之处是不满足于自己独特的发现,永远探索超越自己的方法与道路。1963年,他率专家工作组到福建、浙江沿海考察,并在福建莆田建立了南洋海堤观测站,并在浙江慈溪建立了保滩促淤实验站。严恺为这两个观测站配备了得力的工作人员,排除各种行政或者舆论的干扰,深入进行波浪作用和岸滩演变规律的研究。他多次前往观测站,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建站工作,确定科研课题并亲任顾问,搜集了大量的潮汐、波浪及台风(尤其是强台风)的数据,多项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紧接着,他又率专家组奔赴广东,解决白藤堵海工程善后工作问题。这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也更能够看出严恺在水利上的特别智慧:珠江三角洲有8个入海口门,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一个宽约3-5公里的口门被堵上了,结果洪水外泄不畅,洼地被淹,而且破坏了潮排潮灌。现在,省主管部门打算炸开被堵的口门,恢复原来的样子。严恺率领专家组马不停蹄地跑了20多天,反复勘测,反复论证,认为当年堵海破坏了这一地区的水流平衡,但经过几年的自然变迁,已经开始形成新的平衡,如果想再炸开海堤,谈何容易,且得不偿失。最后,专家组否定了炸堤动议。

  1975年,他又受广东省水利厅之请和水利电力部的委托,再次率专家组来到广东,对珠江三角洲进行整治规划。两个月时间马不停蹄,行程几千里,足迹踏遍了珠江三角洲,他提出:广州是我国的南大门,黄埔港又是华南最大的水陆联运枢纽,应保护虎门出海口的深水航槽,将大部分泥沙向南向西引导,以减少伶仃水道和矾石水道的淤积。把泥沙引向西南,也有利于加速三角洲西部前缘的淤积和围涂。这里反映着严恺一以贯之的水利思想,那就是任何一项水利工程都不是单一独立的,而是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我国的海洋资源,我国从1980年开始在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上对全国海岸带及海涂资源进行了规模空前浩大的综合调查。严恺被国务院任命为调查领导小组成员兼技术指导组组长。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技术指导组的组成就可以管窥这次调查的重要。这是一支真正的集团军,由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农牧渔业部、水利部、交通部、轻工部、林业部、气象局、测绘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河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24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制订调查规划,审议沿海各省(市)的综合调查规划,拟订、修改综合调查的简明规程,组织综合调查的学术交流,审查、汇总综合调查的成果,及时研究解决综合调查中的技术问题。这次调查历时8年,参加人数过万,严恺的足迹踏遍了海疆,而且身先士卒,披肝沥胆,并且主持审查各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报告,一丝不苟。1990年,他主持了《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审查会并通过了报告,这份由他主编的报告由海洋出版社1991年1月出版,1992年11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大海无边,严恺的事业也是没有边界的,瓜熟蒂落,他的一项项成果也自然脱颖而出:

  1992年10月他主编的《中国海岸工程》由河海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996年6月,他担任主编、梁其苟任副主编的《海港工程》由海洋出版社正式出版,2001年8月,他担任主编、梁其荀任副主编的《海岸工程》由海洋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棵真正的大树,否则没有这么多硕果,否则没有这么幽渺的浓荫。

  在《东方之子》中,严恺感慨中国的水利史开始之早,同时也对我们今天把“水利”一词理解得太窄深感忧虑,他说:“司马迁在《河渠书》中说:‘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水利这个词很好的,外国是没有的。水利不仅仅是工程的问题,而是对水资源的利用。这个海啊,的确了不起,对于我们是个很好的资源,我们应该利用好它。”

  实际上,水利就是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和合理配置,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严恺特别强调水资源的优化分配和综合开发。而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严恺就多次指出,发展经济必须根据水资源的状况作整体规划,才能真正做到合理、有效。同时,水资源有灌溉、航运、发电、水产、供水等多种用途,又涉及防洪、排涝、排污、景观等环境问题,所以严恺十分重视工程的综合功能,曾多次指出,只有综合考虑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统筹兼顾水资源的多目标开发,才能发挥最好的功效。他在《东方之子》中说得好:“兴水之利,防水之患。”

  记得严恺在随口吟诵的司马迁《史记(河渠书)》中的那句话里加了一个“甚哉”,正因为多了这一个感叹词,‘甚哉,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这句话也就成了他自己的一句话。面对无边的大海,不是望洋兴叹,而是如此敬佩,如此热爱,如此深情。如果不是一个水利学家,不是与水打了数十年的交道,不是一个年近九十的长者,谁会有这样的胸怀,这样的境界?! 

   来源:河海大学   2001年10月8日

作者: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