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guage=VBScript%>
<%
dim last,y,m,d,m1,d1
y=year(date)
m=month(date)
d=day(date)
m1="-"+right("0" + cstr(m),2)
d1="-"+right("0" + cstr(d),2)
last = y&m1&d1
%>
聚焦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成
    |
         |
|
|
回良玉:加强治淮骨干工程建设 推进治理事业 |
|
2006-11-08
|


会场

回良玉出席建成仪式并作重要讲话

为建成纪念碑揭幕

察看工程情况

汪恕诚出席仪式并讲话

安徽省省长王金山讲话

河南省省长李成玉讲话

矫勇主持

淮委领导汇报工程进展情况

会场全景
回良玉在实地察看淮河临淮岗工程并出席建成仪式时强调
加强治淮骨干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淮河治理事业
本站11月8日讯 (记者 王鑫 席晶 於甜)淮河中游最大的水利枢纽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成仪式11月6日在安徽省霍邱县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实地察看工程情况并出席建成仪式,对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建成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临淮岗工程的建成,结束了淮河中游无防洪控制性工程的历史,实现了沿淮人民的百年夙愿和几代治淮人的“世纪梦想”,展现了新时期治淮事业的辉煌成就,标志着淮河流域整体防洪保安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加快推进淮河治理事业,确保如期完成十九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任务,构建完善的防洪除涝抗旱减灾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回良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淮河治理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防洪除涝减灾能力明显提高,流域经济社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但淮河由于河情特殊,水系复杂,治理难度很大。随着流域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加剧、水污染问题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等都亟待解决。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矿产基地和制造业基地,是贯通南北、联结东西的交通枢纽,淮河的安危、流域的兴衰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治理淮河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坚持不懈地把治淮这项宏伟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回良玉强调,做好新时期的治淮工作,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坚持“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开展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当务之急是要切实加快治淮骨干工程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十九项工程的建设任务。现在工程建设正处在克难奋进的攻坚阶段,我们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求实的态度、只争朝夕的干劲,加快建设步伐。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切实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监督管理,不留任何隐患,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同时要切实搞好工程建成后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效益。
回良玉要求,要切实加强治淮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团结治水的合力。淮河水事关系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近期与长远、除害与兴利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齐心协力治理淮河。沿淮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治淮工作的部署,把治淮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把这项人民群众最关心、利益关系最直接的大事办好。特别是要认真研究解决好治淮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土地征用等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通力协作,支持淮河治理。淮河水利委员会要切实担负起流域统一指挥调度、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职责,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淮河治理开发是一个有机整体,上下游互为一体,左右岸唇齿相依,各方面都要树立全河一盘棋的思想,从大局出发,加强沟通协调,群策群力,鼎力合作,推动淮河治理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勇,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省长王金山,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沿淮其他省负责同志出席仪式。建成仪式由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主持。
汪恕诚强调,各级水利部门要坚定目标不动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工程实施进度,确保国务院确定的任务按期完成。要努力在2007年底基本完成治淮的各项建设任务,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沿淮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审计署、环保总局、林业局领导,河南省委、省政府,山东、江苏省政府和安徽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出席仪式。
背景新闻: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是淮河防洪体系中具有关键性控制作用的枢纽工程,在治淮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誉为“淮河治理的标志性工程、防洪保安的关键性工程和治淮工程建设的示范性工程”。2001年12月2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11月23日,提前一年成功实现淮河截流;2006年6月底,主体工程顺利通过竣工初步验收。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建成,使得沿淮人民的夙愿得以实现,既是几代治淮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流域人民团结治淮的又一伟大实践,标志着淮河治理取得了重大进展。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成后,将使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下主要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由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在淮河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可确保淮北大堤保护区内1000万亩耕地、600多万人口以及沿淮重要工矿企业和城市安全。它的建成,对于完善淮河流域防洪体系,促进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调度,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下一步治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能源基地,也是铁路、公路网纵横交汇的战略要地,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淮河流域平原广阔,地势低平,支流众多,又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区,天气系统复杂多变,暴雨洪水频繁发生。再加上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打乱了原有水系,并使淮河失去了独立入海通道,加剧了洪涝灾害,导致淮河成为我国七大江河中洪涝灾害最频繁的一条河流。2003年淮河大水充分暴露出淮河流域防洪体系尚不完善、防洪除涝标准低、洪水出路不畅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经济总量的增加,对流域的防洪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治淮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高度重视治淮工程建设,决定把淮河治理作为近期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要求2007年底基本完成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确定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治淮工程建设进程全面加快,总体进展顺利。截至目前,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6项工程已竣工验收,3项工程已基本完成,10项工程在建。

49孔浅孔闸

船闸

姜唐湖进洪闸
<<<点击进入专题:聚焦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成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6年11月8日 |
|
作者:王鑫 席晶 於甜 |
SRC-6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