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有协会 村庄变和谐


2007-02-01

四川省绵阳市以前一亩地要用400立方米的水,现在只需250立方米;过去农民常为争夺水源发生口角甚至斗殴,今年没有为此发生一起纠纷。

 

    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往年夏季天旱时,关帝村的农民经常为争夺水源而互相发生口角甚至斗殴,今年这里又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大旱,可是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村里没有为争夺水源而发生一起纠纷。村庄变和谐了,这种变化源于今年3月村里成立的用水户协会。

 

  关帝村是四川省绵阳市的一个普通村落,隶属于武都引水工程灌区。往年村里的农民没什么水资源意识,田里缺水了就灌水,水源不足就难免你争我抢,等到交水费时大家又能拖则拖。

 

成立用水户协会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关帝村用水户协会会长杨琼华向我们介绍说,今年3月成立这个协会时,全村农民都踊跃、自愿地加入了协会,选举了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协会成立以后,就由协会来负责村里非国有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水量的分配与调度、水费核算与收取以及水事矛盾的调处等。

 

杨琼华说,协会成立以后,因争夺水源而发生纠纷的事没有了,因为现在大家用水不必争抢,而是由用水户推举一两个有威望的人专门负责向田间放水,任何用水户不得擅自开闸放水。

 

而且,有了协会以后,水费改为事先收取,即先收费后放水。协会通过直接与供水方签订合同的形式,建立了透明的水费收缴渠道,农民用的是放心水,交的是明白钱,所以现在再也不用担心水费收不上来了。

 

成立协会之前,村民用水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大家关心水却不关心水利设施。协会成立以后,村民通过民主协商,自己组织起来维修村里的水渠、池塘,建设了管道灌溉系统,日常维护也有人管了。

 

小小的体制变革带来的变化却是巨大的。杨琼华说,以前一亩地每年要用400立方米的水,现在只需250立方米了;以前一亩地每年的水费需要38元左右,现在只需要26元左右。今年关帝村灌溉用水比去年节约了1/3,用水总成本比去年降低了近1.3万元,降低了34%。

 

关帝村只是武都引水工程灌区内众多成立了用水户协会的村庄的缩影。目前,武都引水工程灌区内已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近500个,对农民用水实行科学的“定额管理、水价调节”,节水效果十分明显。据统计,2000年以前,灌区用水总量最高达2.8亿立方米,亩平均用水量达600立方米;而大旱的今年灌区用水总量仅2.1亿立方米,亩平均用水量已降至200多立方米。

 

四川省水利厅节水办主任高镔介绍说,现在四川全省已成立了1400余家农民用水户协会,覆盖270余万亩灌面,这极大地增强了农民用水管水的主人翁意识,有效推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农村的开展。

 

据悉,我国已有30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改革,目前已组建了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各种农民用水合作组织2万多个,参与农户6000多万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11月23日

作者: 陈玉明 刘 泉
SRC-99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