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之滨的沧州,是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
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线是人均500立方米,而沧州对应的数字只有192。这个干渴之城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8%、全省人均水平的60%。残酷的“水家底”,成为这座雄心勃勃的城市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儿。
面对缺水现实,沧州人在水资源利用上渐渐地学会了精打“水算盘”。
雨水,有着理想去处
波光粼粼的南湖公园,是沧州市民散步休闲的一个最佳去处,每天的清晨或傍晚这里都会吸引来好多市民。南湖公园的水面有近二百亩,徜徉岸边人们仿佛感觉不到他们是生活在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
“只要老天爷一下雨,这里的水面就会涨上来。”沧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协调组组长库全胜很兴奋地告诉记者,南湖公园是沧州的一个亮点,也是沧州人把雨水变成景观用水的第一个试点。
沧州,是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最严重的一个资源型缺水城市,随着近年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扩大,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如何节水和利用水成了这个城市的一道紧迫命题。
2004年,在对南湖公园附近的清池大道和志强路进行改造时,沧州市政部门特意尝试性地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的雨水就近排入南湖。从此,雨水有了理想去处。两年来,南湖水面因此上涨近一米,蓄水量增加15万多吨。
“收集利用雨水不仅可以增加水资源防止水流失,而且还可以避免城市低洼地带在雨季发生内涝,一举两得!”沧州市政工程公司总经理吴英彪接受媒体采访时,总是喜欢把收集雨水的重大意义作为“开场白”。
采访中记者获悉,由沧州市市政工程公司和河北农业大共同承担的课题,《沧州市雨水资源化及其实施技术研究》刚刚顺利通过专家组审定。这项课题为当地雨水资源化利用描画出了美好前景。
在沧州市区,除了南湖公园有蓄水湖区,还有一个更大的人民公园。河北农业大学城建学院的有关专家介绍说,通过两个自然湖收集利用雨水,最直接的作用是丰富了景观用水,其次还可以有效地接纳大气降水来增加城市地下调蓄能力。
在南湖边放风筝的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作为老沧州人他最清楚水对这个城市的特殊意义。他说他家的露天阳台上总放着一个大敞口水盆,用来收集雨水。“雨水可以用来浇花,也可以冲厕所。”
中水,一滴也未浪费
颐和庄园是沧州市区的一个高档楼盘,其中最显眼的350亩的人工湖水面不仅成为一道靓丽景观,而且也成了这个楼盘市场推销的“卖点”。
站在湖边,极目远眺人仿佛在画中。负责颐和庄园物业管理的沧州东塑物业公司经理杨晓华对于小区的环境很是得意,指着有水光潋滟的湖面他告诉记者:“小区330多户居民家中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废水,经处理成中水全部注入湖中,一滴也未浪费!你看,湖里多清呀,好多外来的客人根本看不出这是‘废物再利用’。”
原来,颐和庄园在当初建设时,这里曾是一个废弃的砖土采挖大坑,最深的地方有20米。把大坑注上水不就成了风景了吗?可这么多水要从哪里来?
作为一个地产开发企业,颐和庄园力求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一直倡导一种新的绿色理念。回收中水,这样既可减少污水排放,又可生产景观用水,两全其美。于是,开发商投资200多万元配套建设了中水回用系统,日处理生活废水400吨。
沧州市节水办副主任庞炳义这么多年来一直提倡中水利用,他说,作为一种鼓励,他们还曾专门向市政府打了报告,为颐和庄园居民免除了加收的每吨自来水0.4元的污水处理费。“我们做这种努力,完全是从沧州更长远的未来考虑的,因为水问题将是决定沧州人幸福指数的一个大问题。”
中水被称为“城市第二水源”,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同时有着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有很高的推广价值。据记者了解,沧州在中水回用设施建设中走在了我省的前列。
“在沧州中水回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庞炳义说,通过市政府招待处的回水示范工程,树立形象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办法。眼下,沧州正在筹建沧州医专、沧州职院、沧州师范学院和河北工专的中水设施。
水贵如油,节水就是创收。作为沧州城区水资源办公室和沧州市节水办的主任张观俊一直有个宏伟的设想,他注意到沧州污水处理厂日产中水3万吨,一直和其他城市一样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而白白流掉了,他始终想给这个数量巨大的中水资源找个“婆家”。
井水,从此不再动你
由于残酷的水资源匮乏现实,多年来沧州不得不大量打井取水。
“到去年6月全市区已有自备井282眼,每年开采地下水2000万立方米左右。”张观俊说,严重超采地下水,造成市区深层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从而出现地面沉降、咸水界面下移等一系列地质问题。与此同时,市供水公司每天20万立方米的地表水供水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此背景下,沧州市政府采取了强力关闭自备井措施是很有远虑的。”
2005年世界环境日过后的第二天,沧州市人民政府下发<2005>20号红头文件,题目是《关于关停市区单位自备井的决定》。文件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彻底关闭自备井,原用水需求由市政供水管网替代,并详细地排定了关闭次序和倒计时表。
“要想实现水资源的集约利用,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彻底关闭自备井。此举事关沧州未来发展,惠及子孙后代。”沧州市副市长赵义山在不同场合多次这么说,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一再强调和宣传。关闭自备井在这位主管市长的日常工作中已经成了“重头戏”。
记者从沧州市水文局获悉,在关井行动的头3个多月,沧州市区地下水水位就便回升了4至5米,关井的生态效益给了沧州上下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到去年底,全市已有150眼自备井被关闭。
在沧州市关停自备井领导小组办公室记者看到一份简报,上面有沧州市长张瑞彬的批示,内容长达300字,恳切而坚决:关停自备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涉及全市人民长远利益的大事……今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压力,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不会影响我们的信心。
今年沧州市计划关停自备井87眼,但由于沧州炼油厂、大化、发电厂三家大企业受水源影响较大,关停任务艰巨。鉴于此,关停自备井领导小组组织专人反复深入自备井单位进行协调,以赢得企业的支持。同时沧州市有关部门积极协助市供排水集团和自备井企业进行公共管网铺设和内部管网改造工作,提前为其接通自来水,避免了自备井单位因关井而出现用水困难问题。截止3月6日,共关停自备井17眼,取得了今年关停工作的“开门红”。
目前,拥有36眼自备井的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做着关井前的最后准备,日供水能力1.2万吨的市政供水管网已经铺到厂门口,企业内部的管网改造正在紧张进行。
节水,那绿色的旋律
在沧州,节水是从上到下的理念。
作为第一任沧州市供排水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刘金征,用“摸石过河”来形容公司目前的境况。尽管如此,成立不过半年的新公司,还是先后引来了好几拨来自省内外的“取经者”。毕竟,将传统上分属好几个部门掌管的引水、供水、排水等业务合而为一,这在国内目前尚不多见。
沧州缺水,缺水就得精打水算盘。
“水是城市的战略性资源,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节约用水,应该成为政府执政理念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常态。”沧州市副市长赵义山接受采访时直言,水的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沧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此,早在1997年,沧州市委、市政府就审时度势,毅然投巨资建成了大浪淀水库,通过购买黄河水的方式,为市区建立充足稳定的地表水水源。目前,大浪淀水库完全能够满足市区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需要。
去年底沧州组建了供排水集团后,这种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更加便于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从而起到降低内耗、节约资源的目的。
赵义山说,政府应该成为节约用水的重要推动力量,着力营造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政策和舆论环境。比如全市正在分期分批关闭自备井,为了提高一些单位关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出台政策,提高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许多拥有自备井的单位一算账,发现同使用自来水的开销差不多,从而增强了关井的主动性。
在沧州采访,正赶上《沧州市城区浅层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的新鲜出炉。据介绍,这是继限制深层地下水开采关闭自备井之后,沧州市又一重大节水课题。
“沧州不缺浅层地下水但都是苦咸水,如果浅层地下水开发成功,将来沧州的生态和地下淡水资源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沧州市节水办副主任庞炳义很有憧憬地告诉记者。
相关链接 :
当前我国缺水问题非常突出
当前缺水问题非常突出。
“十五”期间,我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全国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座。
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
汪恕诚说,目前北方大多数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我国淮河流域、西北部分内陆河流、辽河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超过或接近60%,海河流域已经超过100%,远远超过流域允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极限。
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
农业用水仍是大水漫灌方式我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如以色列)达2.5—3.0公斤。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为35%,先进国家一般为80%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以色列在0.7—0.8之间。
工业水重复再利用程度较低2004年,万元GDP用水量399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96立方米,发达国家一般在5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60%—65%,发达国家一般在80%—85%以上。
生活用水方面公众节水意识有待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普遍偏低。我国海水利用和再生水利用水平较低。
我国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浪费严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意义绝不亚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根本出路
“治污比供水贵,供水比节水贵,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说,水利部拟定的节水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以及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中国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主任、研究员邵益生近日指出,城市水资源利用要以治污为本。未来水处理设施能力的增长速度必须高于供水设施能力的增长,并采取有效措施修复已经受到污染的城市水环境。
来源:燕赵都市报 2006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