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权转换,一招解两难 |
|
2006-06-23
|
“是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水权理论,促进了节水建设、破解了企业发展用水难题”。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市水利局副局长王继峰如是说。
随节水中国行采访团采访内蒙古、宁夏的部分地区,记者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伴随着水权交易的实现,这些地区的节水设施建设和经济建设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我们是通过水权转换的方式实现了渠道衬砌,所需的工程建设费用全部由企业支付。”5月27日中午,在内蒙古杭锦旗境内的黄河南岸灌区节水灌溉示范区现场,王继峰指着整齐划一、衬砌一新的混凝土硬化渠道高兴地说:“目前黄河南岸灌区已经完成105公里的总干渠衬砌和一万亩示范区干支斗农毛各级渠道的衬砌,可望节约出1.3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这些节约出来的水资源将被转换出来,用于投资灌区节水改造的企业的生产经营。”
据介绍,这些企业除了投资灌区节水工程建设外,每年还要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工程投资的2%缴纳管理费用,以用于节水工程的日常检修维护。
鄂尔多斯地处黄河南岸,境内干旱少雨,黄河为该市主要过境河流,每年虽有300多亿立方米的过境水量,但只有7亿立方米的初始水权,加上其他各类供水工程,总的供水能力仅为17.2亿立方米,这其中农牧业用水占86%,工业和生活用水占1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紧缺成为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首要瓶颈。
王继峰说:“当地财政十分困难,农业灌溉基础设施薄弱,数百公里的输水渠道皆为土质,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然而巨大的节水潜力,也为水权转换提供了可能。”通过水权转换,企业出资用于灌区兴修输水渠系、衬砌渠道,提高了渠道水的利用系数,而节约出来的水恰好可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仅2005年一年,大饭铺电厂、鄂绒硅电、达电四期及亿利(一期)PVC项目等,向渠系节水改造累计投资2.44亿元,而这些企业也通过水权转换取得了新的用水权,效益出现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
在宁夏,我们看到了同样的情景。宁夏东部地区是一片荒漠,但是就是在这片荒漠地带,如今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数以亿吨计的煤炭等矿藏资源将在这里被转化成电力、化工产品,草木不生的荒漠地将变成财源茂盛的聚宝盆。而支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正是水权转换带来的宝贵水资源。
通过水权转换,水的问题解决了,鲁能集团、神华集团等大型企业已经相继进驻宁夏东部地区。我们看到,荒漠上现在不仅建起了厂房,而且搞起了绿化,建起了小区,原本孤寂的荒漠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些企业的用水都是从农业节水中分离出来的,通过水权转换解决了企业的用水问题。如果没有水权转换,这些项目将无法实施。”同行的宁夏水利厅副总工王建华说:“这里将被建成宁夏的能源化工基地。可以说,水权转换不仅改变着宁夏东部的发展格局,而且对整个宁夏的经济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如今,宁夏经黄委会批准的水权有偿转换试点还有大坝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宁东马莲台电厂、灵武电厂三个项目,每年可转换总水量为5390万立方米,可换取投资1.51亿元。2005年底,这三个项目投入节水改造工程资金3600万元,用于渠道衬砌,新建、改建或扩建相关配套设施,节水工程已在当年的灌溉中发挥了效益。
两年多的实践,水权转换在内蒙古、宁夏等试点地区显现出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直接减轻了地方财政压力,提高了渠道水利用系数,缩短了农田灌溉周期,大大降低了农户的水费支出,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部分拉动了当地就业,有助于农民增收;解决了企业发展用水难题,使企业效益成倍增长,加快了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水权转换由于不是靠削减农业用水、生态用水,而是依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来实现的,不但对生态与环境没有造成什么负面影响,而且凸显了水的商品属性,提高了人们的节水意识。
宁东供水工程公司总经理杨国说:“水权转换大大提高了单方水的产值,工业用水的平均产值约60元,而宁东地区每吨水的产值可达300元之多。”
目前,基于水权理论的水市场大门已渐渐开启,水权转换正越来越成为水资源宏观调控、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捷足先登者已抢得先机,品尝到了收获的果实。可以说,水权转换不仅影响着这里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在改变着人们的用水意识。节约用水,对于供水户、用水户双方来讲都更有意义。如今在宁夏、内蒙古等地,农牧民已经自发地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甚至取消高耗水植物的种植面积。节约用水便意味着创造财富,节约用水便意味着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节约用水便意味着效益的增加。水权理论、水权转换,正使水是资源、水是商品,用水必须有偿的全新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编辑点评
转变观念赢得发展
对矿产资源丰富而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缺水之痛无疑是阻碍经济发展最为凶猛的拦路虎。当因水的掣肘而一筹莫展时,水权转换的实践使他们峰回路转,经济发展的制约迎刃而解。
节水创造财富。用水的农民这样认为,需水的企业也如此考虑。水权的引入,使工农业在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节约保护方面携手前行成为可能。通过水权纽带,双方紧密联结到一起,工业通过投资节水反哺农业,农业通过节水改造支持工业。两者在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得到双赢的同时,用水观念得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也得以不断创新。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的水资源条件,唯有创新发展,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宁夏通过转换水权赢得发展的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 |
|
作者:贾志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