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市场机制调节用水“阀门”


2006-06-20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基础、最有效手段。山东省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围绕如何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想办法,调动全社会参与节水的积极性。
  淄博市引入“订单水”,用市场机制建引水工程的做法,至今还被山东水利人津津乐道:早在1989年,淄博市政府就开始建设引黄供水工程,以缓解缺水之急。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已投资近5亿元的工程被迫停工缓建,且一停就是10年。2000年10月,新一届淄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按市场化模式建设水利的思路,组建引黄供水工程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全权负责引黄供水工程的融资、建设、管理和运营。同时,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面向社会筹集资金。供水公司首先与水源地高青县签订了每天30万立方米的供水合同,再分别与用水大户齐鲁石化公司、市自来水公司签订了供水合同。有了市场的“订单”,复工需要的1.5亿元启动资金很快落实。买水的齐鲁石化公司,看到供水公司的良好前景,反过来投资入股供水公司;为工程征地而头疼的高青县政府,不用供水公司拿钱,就自己投资建设了引黄水库。
  重新开工11个月后,引黄济淄工程竣工通水。市场机制的引入,不仅结束了淄博市引黄供水工程长达10年的“马拉松”建设,还用1.5亿元资金盘活了近5亿元的固定资产。
  按照地下水高于地表水、优质水高于劣质水的基本原则,山东省大幅度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水资源费由平均每立方米0.2元提高到0.6元,地表水最高0.8元,地下水最高1.8元。水资源费的调整对用水和节水发挥了有效的调控作用。自2002年实行新标准以来,全省有1500家规模以上企业由地下水改用地表水,污水回用量累计达到6.9亿立方米。泰安市自来水公司停止开采地下水,改用黄前水库供水。济南钢铁集团关闭了杨庄地下水源地,改由张马屯铁矿矿坑排水供水。
  莱芜钢铁集团公司累计投资1.7亿元,通过采取干法除尘、焦化生化废水回收利用、循环水系统改造串级利用、外排水处理回用等措施,年节水1500多万立方米。2005年,莱钢吨钢耗新水只有3.5立方米,此项指标不仅在国内同行中位列第一(最低),在国际上也是名列前茅。对此,莱钢仍不满足。莱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胜生说,他们远期的节水目标是吨钢耗水2.6立方米,向世界最高水平迈进。“虽然我们在节水方面投入很大,但从长远来看是有巨大效益的。”张胜生如是说。
  除大幅度上调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外,山东还通过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价格导向政策,制定并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水资源供求关系,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激励机制,从而引导用水户自觉调整用水量和用水结构,使节水成为人们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目前山东全省平均水价2.87元每立方米,其中工业3.09元、居民生活2.5元、服务业3.96元,工业污水处理费平均每立方米达到0.79元。价格杠杆对节水的调节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对那些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群和单位。威海市民小张告诉记者,在他们那里,许多家庭都有大大小小多个用来盛水的盆和桶,把洗衣服等用过的水存起来以备擦地、冲厕等用,绝不一次性轻易浪费掉;一盆清水通常会被主妇们逐次使用,比如淘米用后的水洗菜,洗菜后的水洗拖把,拖地用后的水再用来冲洗厕所,充分、有效地发挥水的最大潜能。

■编辑点评

  无形之手带来有形效益

  淘米水洗菜,洗菜水涮拖把,然后再冲马桶,这是山东一个家庭主妇习以为常的节水之道。只是这个家庭主妇不知道的是,她用来冲马桶的水又顺着污水管道进入了污水处理厂,所生产出来的再生水又用于绿化、洗车等等。一种看不见的价格机制,把人们节水的想象空间扩大到了极致,使节水的金点子层出不穷,也使得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一再提高。
  从引黄“订单水”盘活固定资产到通过提高水资源费调整用水结构,从企业节水创造“世界纪录”到家庭实现一水多用,缺水的压力转化为山东节水的动力,企业通过节水增加利润,家庭通过节水节约开支,政府在调控价格杠杆推广节水实践中赢得了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水资源。
  当人们通过他律转为自律,通过自律再形成节水的生产生活方式时,节水型社会就离我们不远了。
作者:李坤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