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2006-06-15

  中国水利报记者 贾志成

  节水中国行归来,有个地名深深印入笔者的脑海,她叫英苏。

  原本是紧依老塔里木河而建的新疆若羌县的一个村庄。据说,这里曾经水草丰美,满眼绿色,生机盎然,村民们甚至以捕鱼为生。而今,当记者一行身处此地时,英苏村已是人去楼空,眼前徒有断壁残垣、干涸的河床及步步紧逼的沙漠。英苏地名尚存而村已消失。

  像这样因为水的盈缺而发生变化的情景绝不止于一个英苏。在宁夏的中部干旱区有个喊叫水乡大滩川村,在这里,连续四年滴雨未见。村民们的生活用水要从30公里外的地方运回,每立方米水的成本达90元左右,水是商品的意识已经扎根于村民的脑海。在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无需任何理论的支撑,村民们在实践中得以尽情演绎。村民们屋前的羊圈已是羊去圈空,村民们告诉记者,养羊是他们的重要经济来源,现在连续干旱,牧草枯死,村民们只好忍痛割爱,将羊卖掉。一方面是因为羊儿无草可食、无料可饲;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人畜用水。

  这两个相距千里的村落,前者已经消失,后者也在商讨着是否搬迁及搬向何处,导致这种结果的共同原因便是水资源的紧缺。也正是因为走过看过这两个村庄,也使得我对水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水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瓶颈,已是不争的事实。记者欣喜地看到,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及水资源紧缺的实际,一个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效益的行动正在各地悄然兴起。采访过程中不难看出,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机关还是企业,节水器具正在日益普及,节约用水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推进高效用水的投入也在持续增长,节约用水的理念逐步为人们所接受。人们的节水意识日益增强并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

  诚然,经过近一段时期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但问题也同时存在,主要体现在:投入机制单一,以政府为主导的投入格局没有改变。尤其在农业节水方面表现更甚,时代的发展需要多元化、多层次、多主体的投入机制。节水的措施偏少,科技含量偏低。农业灌溉目前的节水措施主要依靠渠道衬砌,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渗漏蒸发损失,渠道水利用率仍然偏低,而喷滴微灌等高效节水措施普及率还远远不够,农业节水仍然多为传统的常规节水。单方水产值不高,原因在于我国的水资源多用于农业,单方水产值不足10元,在可能实现高效利用的第二、三产业中,其用水又因历史的原因不具备初始水权而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普及提高,常流水、大水漫灌等浪费水现象尚未从根本上杜绝,田间地头仍时有发生。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水资源作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突出位置已经显现。在气象格局及水资源总量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形势下,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一个节水型的社会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各地要在计划用水、合理配置上狠下工夫,变无序的争水为科学配水、高效用水;禁止高耗水、低效益的项目上马,已有的项目也要坚持定额管理、总量控制,强调以水定发展。不断创新用水的机制体制,强化水的商品属性,引入市场机制,以价格为手段,引导水资源向着低耗水、高产出、高效益的方向流动。加强宣传教育,结合市场调节,不断提高用水户的节约意识,让节约用水真正成为用水户的内在需求,变要我节水为我要节水,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高效快速地向前迈进。
作者:贾志成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