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历经艰险谱壮歌

2006-08-17

  2006年7月以来,继连续两年遭受两次特大洪灾,蒙受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死亡群众上百人的巨大损失后,地处四川东北部的达州市又遭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全市近500万人受灾,其中已有200余万人出现饮水困难,28个乡镇场镇饮用水断水,达州,600多万巴山儿女再次面临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

    “今年秋收用火烧”

    8月14日下午,记者在旱情较重开江县新宁镇看到,缓坡上栽满水稻、玉米的田地满目枯黄。溪流断流,稻田开裂,树木枯死。在离县城仅几公里的新宁镇竹山湾村,干旱的场景已是触目惊心。竹山湾村二社农民陶一军指着地表开裂、稻谷枯死的农田对记者说,这个地方已经有近两个月没下雨了。除了沿河沟的少部分农田,大部分农田的庄稼基本绝收。同村三社的朱红金老人说,她活了50多年,还从未见过如此严重的旱情。“今年的秋收省事了,放一把火把干死的庄稼烧掉就行了”。村民们的玩笑话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就在这些村民家中,用盆子、水桶盛着政府送来的饮用水,除做饭外,不多的水人洗脸洗脚后又拿来喂牲畜。

    8月13日,记者深入达县的亭子、福善等乡镇。公路沿线不仅两边小山头上的树木大面积枯死,路边的明月江已出现断流,河岸边的竹丛也大量枯死。地里的玉米、水稻一片枯黄。福善镇莲花村因地处海拔较高的山上,不仅庄稼因旱大部分绝收,村民的饮用水从8月4日开始就因山塘干涸、水井露底而出现困难,全靠当地党委政府派车送水上山维系生命。

    该村65岁的村民唐廷科说,类似旱情老人们说只有60年前发生过一次。这次不仅地里种的粮食大部分绝收,连村民吃水、吃饭都成问题,要没有党委政府及时送水,早就死人了。同行的达县农委高主任对目前全县大部分乡镇存在的类似旱情表示出深深的忧虑:旱情长此下去,农民不仅粮食不保,连生存都面临严峻挑战。

    在达州市区及达县、开江县城记者看到,因持续高温天气,很多市民彻夜在外纳凉,人站在没有空调的室外,如同站在火炉边闷热。

    达州市委书记李向志告诉记者,进入7月份以来,达州市一直晴热少雨,遭受了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持续高温干旱灾害。从7月1日至8月13日的44天里,全市只有一次自然降雨,总降水量较常年减少80%以上,气温普遍偏高1.0-2.7摄氏度,各县均达到伏旱标准,其中大竹、渠县伏旱天气已持续近40天,达到严重伏旱标准。今年高温已打破历史记录,达到创记录的42.5摄氏度。

    高温干旱造成全市所有乡镇、近500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有200余万人、240余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有28个乡镇需要送水,其中送水10天以上的已有10个场镇。高温干旱造成牲畜死亡1100多头。

    全市近600万亩农作物受灾,占大春作物播种面积的近80%,其中绝收近70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3亿多元。高温干旱已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据了解,达州市在2004年和2005年两年中已连续两年遭受百年难遇特大洪灾,损失巨大。今年又遭遇五十年一遇特大旱灾,给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空前压力。

    “先给群众送水,再向上级汇报”

    8月初,当得知居住在高山上的群众因干旱饮用水中断的紧急情况后,达县福善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不等不靠,做出了“先给群众送水,再向上级汇报”的决定,没有资金,想办法筹措,送水人手不够,镇、村干部轮流上阵。在烈日高温下,镇村干部忙碌、疲惫的身影感动了灾区群众,天上没有雨水,人们眼中饱含泪水。

    “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干部们送来了救命水,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干部好啊。”福善镇莲花村60岁的村民唐明强对记者说。

    达州市委组织部部长杨天宗说,福善镇党委政府领导的送水行动,虽没什么豪言壮语,却真实体现了近年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在旱情日益严峻的时刻,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党员干部无怨无悔地来到群众身边帮助群众共度难关,这是执政为民的真切体现。

    记者采访中看到,达县福善镇干部的做法是达州广大干部灾情面前表现的缩影。从市委书记、市长到村社干部,在重大旱情面前,急群众之急,想群众所想,投入抗旱减灾工作中,把旱灾损失减少到较低程度。

    达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连日来几乎跑遍全市,查看灾情,研究抗灾办法。同时也成为全市党员干部“送水员”的代表。

    达州市市长罗强说,目前旱区形势稳定,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减灾工作,主要领导深入灾区一线查看灾情,慰问群众,稳定了人心。二是突出了重点,着力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组织消防车、洒水车送水到旱区,确保人畜饮水需要,全市至今尚未发生因缺水引发的不稳定事件。此外,达州市已抢抓时机实施了5次人工增雨,取得一定效果。同时组织群众抗旱保苗、严防死守预防森林火灾发生,并加强了对抗旱工作的资金保障,增强了群众减灾自救的信心。

    众志成城谱壮歌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的力量似乎是弱小的,但在必胜精神的感召下,人们团结起来的力量又是巨大的。在达州旱灾灾区,记者看到的一面是满目枯黄的旱情,一面是灾区干部群众抗灾的激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组织下,达州600多万干部群众继续发扬不胜不休的抗洪精神,谱写下一曲曲抗旱壮歌。

    在旱情严重的达县,记者注意到,近一段时间来,干旱灾区的田间地头,几乎成了县委书记陈光礼、县长李春等县领导的“露天办公室”。记者在许多村社看到,在干部帮助下,群众有的在抢收粮食,有的在利用提灌设备抽水浇地,大抓生产自救。群众既对旱情忧虑,同时也对战胜干旱充满信心,他们说,干部随时都在来帮我们解决问题,有党委政府作后盾,我们什么灾情也不怕。

    党委政府心系群众,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社会各界尽倾其力,一曲抗旱壮歌正在达州唱响。

    公司企业纷纷自发向灾区送水送物、出租车司机组织起来无偿给群众送水、城镇居民自觉节水节电等等。中国联通达州分公司在灾情初现后,立即自发组织起救灾应急分队,开通救助热线,并组织员工向重灾区群众送水送食品。公司总经理黎勇告诉记者,包括联通公司在内的所有社会各界自发对灾区救助,是社会和谐的潜意识体现,这种意识证明了和谐社会的凝聚力,也将推动社会更加和谐。

    据达州市政府介绍,尽管目前达州抗旱工作取得成效,但全市抗旱形势仍很严峻,目前旱情仍在持续发展,旱灾损失不断加剧,抗旱任务越来越严重。

  来源:新华网 2006年8月17日

作者:任硌 吴文洲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