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百年大旱成因再探

2006-09-07

    今年夏天,重庆遭遇了1891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这是一组发烫的数据:最高气温43.4℃,2100万人受灾,2000万亩农田受灾,三分之二的乡镇、街道计795万人、735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8月,在重庆市朝天门外的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水位严重下降的江水已失去了往日奔腾。面对高温,我们关注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试图思考高温成因。

  “下雨了!终于下雨了!”9月5日上午8时,重庆市綦江县三角镇望石村村民吴小胜一路小跑,挨家挨户地扯着嗓子喊,唯恐别人不知道天下雨似的。村民们也奔走相告,无论男女老少,都丢下手中正忙的活,纷纷出门看雨。

  这是重庆市及四川省绝大部分地区两个月来的第一场大面积的“喜”雨。气象部门统计,今年是自1891年以来重庆遭遇的最大旱灾。截至昨日,重庆仍未解除红色高温警报。

  同样也是在5日,在重庆市标志性建筑解放碑前,打着伞的行人突然多了起来,一些人甚至干脆在雨中散步。两个月来,经常是35℃以上的高温让原本热闹的步行街变得“人迹稀少”,出门办事的人也只在短途匆忙地步行。

  从4日起,气温连续两天下降了10℃。按照天气预报,今天将会有一次较大范围的降水,长江和嘉陵江的水位将会上涨6米,这会进一步缓解旱情。

  两个月来,当地政府及群众的主要工作就是抗旱。

  现场 夏季的秋景

  “真是望雨欲穿!”重庆市綦江县三角镇政府尹启贵主任形容两个月来老百姓的心情。

  据重庆市气候中心统计,截至前天,重庆大部分地区的伏旱天数长达60天。雨是从昨天凌晨开始下的,各个地区有早有晚,有的地方只下了半个小时,有的地方还没有下。重庆城区在早晨四五点就开始下,离市区有70来公里路的綦江县则是上午8时才开始下的。

  雨刚下,村民们就纷纷拿出面盆、水桶等几乎所有家中能储水的工具,放在室外接雨水。“可惜只下了半个来小时,七八个盆子加起来才接满了一桶水。”望石村村民杨锡金气呼呼地说。从重庆城区到綦江县的高速公路边,到处可以看到一片片枯黄的山坡,如同进入秋天时的景象。成片枯死的竹子及其他树木似乎在说,这些都是因为持续的干旱和高温天气引起的。

  而在重庆市区,一些绿化带里的草也是一片枯黄,出租车司机陈国良告诉记者,“虽然每天都洒水,还是死了。”据了解,为了保护城区的绿化带,重庆市已花费数百万元洒水。

  在重庆市朝天门外的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水位严重下降的江水已失去往日奔腾的气势,持续的高温也让一向热闹的江边少有行人,一个因水而生的城市也因水而失去了活力。

  旱情 虽已降雨,仍需抗旱

  “除非未来几天还有持续的降水,否则旱情根本不会缓解。”綦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宁焦急地说,两个月来,政府部门所有的工作人员没有人休息过一个周末,“除了抗旱还是抗旱。”

  其实,望石村的村民还算幸运,重庆有些地区只飘了一阵小雨,用一些人的话说是“只图个凉快,没见到雨”。

  在气温最高的时间里,重庆城区一些没有空调的公交车内温度可以达到50℃以上,公交公司不得不采用冰块降温的办法,但座位热得烫人,没有人敢坐在上面。

  由于干旱导致城市周边的蔬菜供应紧缺,当地一些市民介绍,往年只有几角钱一斤的藤菜今年的价格都在一元多。为了稳定菜价,重庆市政府出台了各种措施规定超市里的菜实行政府统一定价。由于从批发市场上批不到菜,有的批发价可能比超市里还要高,于是有些摊贩竟然一大早在超市门前排队抢购蔬菜。

  不过,从4日起,重庆市的气温开始有了明显下降,5日,一些地区的气温下降了十几度。然而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廖代誉介绍,虽然老百姓期盼了很久的雨已经下了,但是这场雨仍未缓解重庆市的旱情。

  “到现在还不能宣布旱情结束,这场雨雨量不大,对缓解我市的旱情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市全年的降雨量平均为1000毫米到1400毫米,但到目前为止今年降雨总量只有300多毫米,目前我们工作的重点还是抗旱。”

   供水 “再不行,就用火车运水”

  5日,刚下过雨的綦江县通惠河里终于有了一点点水流。这条河是綦江县城供水公司的取水河,担负着几十万人的饮水供应。然而,就是这条河,在今年8月10日左右开始断流。

  渝綦水务公司总经理、水利工程师朱光福领着水厂的主要负责人,从采水点沿河向上寻找水源。然而,持续的干旱让他失望而归,很多地方河床都干涸了,找新水源希望落空自在意料之中。

  8月11日,綦江县城四楼以上全部停水。綦江政府决定水厂上游3个水库全部放水。当天,政府下达指令,綦江县城建筑用水、游泳池等全部停用。

  面对此情景,重庆市副市长杨国光说:“再不行,就用火车从外地运水来。”幸好,这种情况没有出现,当地水务部门递交了一份紧急供水方案,保证县城供水到8月29日。

  在这个方案里,提出了根据蓄水量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一个递进计划,先是全额供水,如果没有新水源补充,将改为按时段分区供水,直到水库蓄水全部用完。

  按照以往的情况,綦江县城一天需要的用水在2万立方米以上。但是最近一个月来,城区用水平均只有5000立方米,只有往常的1/4。正是这样,綦江县才挺过了用水难关。

   找水 村民半夜开始守水

  其实,当地的一些村民各种各样的找水办法都用过了。一些住在山顶上的望石村村民为了挑水,来回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

  望石村村民杨开文介绍,一些村民在以前有过泉水的地方挖洞,等渗出水后用勺慢慢舀起来,“有时一个晚上也装不满一桶水。”

  为了这样一桶水,一些村民还不得不半夜两三点起床去守,“因为怕去晚了,被别人舀了就没有了。”由于持续的干旱,一些区县的村民新挖掘的一些水源再次干涸。于是从8月中旬起,各地开始组织送水队为村民们送水。

  9月5日下午,正是三角镇为望石村村民送水的时间,一辆大卡车载着几十个塑料桶装的水,开到了村委会前的空地上。这里早就排满了前来分水的村民,几十个空桶一溜排开。看到送水车前来,村民们一拥而上,村支书吴小胜喊道,“排队,排队”,秩序才稍微好了一些。送水的车隔一天送水,每天送三次。

  綦江地理位置距离重庆市较近,交通发达。而完全是山区的潼南县的一些村庄则要靠马帮来背水,8月上旬有两匹马因为送水累死在路上。

   损失 川渝损失达150亿

  綦江县望石村村民杨开文一家五口人,有6亩田、3亩地。“只收了2000来斤的稻谷,一年白干了!”按照往年的标准,杨开文今年可以收6000斤稻谷。由于干旱,地里的农作物更是没有收成,“地干得锄头都挖不动土,种了也白种。”

  由于是以农业为主,很多村民家里都养了很多猪,往年3元甚至5元一斤的猪仔今年只卖8角钱一斤但是没人要,因为天气干旱没有猪草。望石村村支书吴小胜介绍,该村400多户人家受损失的农户是百分之百,其中有近50来户颗粒无收。

  因为农作物颗粒无收,彭志明家去年借了别人家粮食800来斤,本想今年粮食丰收还的,可是大旱让他旧债未还又添新愁,为此,他大哭了一场。

  持续的干旱让重庆及四川省部分地区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到目前为止,三角镇直接的经济损失达3000来万元,而綦江县的损失达到近5亿元。而整个重庆市的经济损失达到72亿元。据报道,初步统计,此次旱情造成重庆、四川等地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亿元人民币。

  反思 水利历史欠账突现

  重庆的干旱是从7月上旬开始的,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充分的重视,以为过一段时间就会过去。可是到了8月份,一直未下雨,加上持续高温,让当地的旱情变得严重起来。

  干旱使各地水库、塘、堰蓄水位降低甚至枯竭。长期烈日暴晒,导致土坝坝体失水产生干缩裂缝,如合川有的水库裂口深度竟超过1米。一旦发生暴雨,雨水沿裂缝侵入坝体,往往会造成渗透破坏。一旦危及坝体安全,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遭损失。

  重庆市水利局新闻发言人卢峰介绍,到9月1日止,持续干旱令重庆市300座水库晒裂了口,一旦暴雨来袭,水库极易垮坝。

  在重庆市各区县的政府工作人员手上,都有一份抗旱防汛的通知。一边是旱情仍未缓解,一边是因为水利设施存在“毛病”,一旦下大雨又面临着汛情。当地干部介绍说,“各个地方都面临着水利欠账的问题”。

  望石村有一座水库,装满水节约用可以供应一个月的用水,但是这个水库一直也是“带病”工作,“装不住水,漏的。”吴小胜介绍说,如果维修水库至少需要20万元,但村里没有这么多钱修。

  整个三角镇一年投在水利上的钱也不过10万到15万元。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所有的水利设施要维修好的话,至少需要200万元,当地政府根本没有这么多的钱投入。重庆市政府有关人员也承认,当前的农村水利建设确实存在投入不足。

  在全国新农村建设中,有几个主要的任务,一个是交通,一个就是水利,国家这几年也开始加大投入。但是各地很多的水利设施都是改革之前建设的,这笔历史欠账不可能短期内解决。

 

 

    来源:东方早报 2006年09月07日

作者:
SRC-54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