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巨变托起新疆腾飞

2005-09-29

新版大标题.gif

  水之于新疆,意味着绿洲、牧场、丰收、财富,它是新疆各族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
  2005年金秋,天山南北的戈壁绿洲,塔里木河两岸茂盛的胡杨,山间崛起的座座水库,乡间穿行的条条渠道,到处都流淌着欢快的歌——半个世纪的治水新实践,以丰收的累累硕果,迎接自治区50周年华诞的到来。


  葡萄沟的变迁


  金秋九月,吐鲁番的葡萄沟迎来了又一个收获季节。在农民米吉提家中,当地一位72岁的维吾尔族老人斯拉依丁对记者说,解放前,这里的葡萄种植全靠沟里的天然来水,灌溉没有保障。洪水来时土地被冲毁,遇到旱年又浇不上水。1957年,政府组织群众修建了人民渠,穿越火焰山,从天山脚下引来雪水,浇灌葡萄。从此以后,这里的葡萄年年丰收。葡萄沟的变迁见证了解放初期新疆各族群众大兴水利的光辉岁月。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王世江说,水在新疆是第一重要的战略资源。自治区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水利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基本上没有像样的水利工程。全疆仅有大小灌溉渠道1657条和不完整的水库3座。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疆建成大、中、小型水库485座,建成引水渠道32.36万公里。解放初期,全疆灌溉面积只有1700万亩,如今已扩大到6300万亩,建成喷灌、微灌等田间高效节水面积720万亩。
  自治区副主席钱智说,水利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在新疆5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水利的发展作基础保障,就没有各族人民的安居乐业,就没有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也就没有边疆的长治久安。
  历史上曾长期饮用涝坝水和河渠水的新疆各族群众,如今告别人畜共饮的历史,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这要感谢从1995年开始在全疆大规模实施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这项工程累计投入改水建设资金24.02亿元,建成各类水厂2575座,解决了954.2万人的饮水困难及2544.09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在哈密火石泉开发区采访时,开发区居民代树喜告诉记者,1993年,开发区的居民还要到几里外的村口用自行车驮水。1995年这里建起了水塔,自来水通到了家里,他们再也不用为水犯愁了。
  南疆的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上世纪5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源流来水减少。其后,大西海子水库以下320公里河道断流。塔里木河生态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1年2月,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通过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方案。该项目启动后,先后七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应急输水,结束了300多公里河道断流30年的历史,在台特马湖区最大形成了约200平方公里的水面,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9月中旬,记者沿着这条古老河流的下游一路走来,如同在绿色的长廊里穿行,河岸上长满了茂盛的胡杨、芦苇和大簇大簇的红柳。沿岸的老乡说,今年这里的红柳长得格外的密,枝头的红柳花也开得特别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新疆水利事业50年取得的巨大成绩,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一贯高度重视,离不开全疆广大水利工作者和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支持水利建设。
  2000年,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4年4月,中央下发11号文件,确定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2004年9月,温家宝总理到新疆视察工作,特别指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新疆大开发必须紧紧抓好的重要任务。中央对新疆水利的支持是政策、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仅’98大水后到2004年,中央投入新疆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就达83.69亿元。从1997年开始,中央决定选派干部到新疆帮助工作。水利部按照中央要求,先后选派4批13名优秀干部,到新疆挂职支援自治区水利建设。这些援疆干部在新疆都是一干三年,他们把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路带到新疆,用自己的青春和血汗耕耘着这片热土。
  第一批援疆干部李代鑫在疆工作期间,深入12个地州市近50个县的基层一线调研,把水利工作置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进行考察与研究。他和自治区水利厅同志共同参与了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流域水资源管理法规——《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编制工作。援疆干部李兰奇曾先后参与水利厅的防汛抗旱、水利管理、基建、规划设计、科技教育、水产、机关政务、水电等工作,对负责的每一项工作都尽职尽责。援疆干部赵卫,3年时间参与修订了3部地方性法规、1部政府规章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自治区水利立法、水法制宣传和水资源管理等作出了贡献。援疆干部王建中患有高血脂、高血黏,但仍坚持在塔里木河治理第一线。他借鉴黄河统一调度管理经验,在塔河流域实施水量统一调度……
  在亲身参与水利建设的同时,援疆干部也见证着自治区水利事业的大发展。
  援疆干部李兰奇于1999~2002年在新疆挂职。他说:“我是幸运的,正赶上中央全面规划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疆水利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他认为近些年新疆水利最大的变化不仅仅在于工程建设蒸蒸日上,更在于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开始注重生态和环境的保护了,“这在过去考虑是比较少的”。
  援疆干部赵卫今年刚刚结束挂职工作回到水利部。他说,到了新疆才深刻地感受到水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在这个降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蒸发量却有几千毫米的地区,水资源的宝贵可想而知。同样让他深有感触的是近年来新疆治水思路的调整和转变。他说,新疆水利干部整体素质高,在治水思路和思想观念上,自己仍需要很好地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

 

  新时期再谱人水和谐曲


  水是生命之源。到了新疆,人们会更加深刻地领悟这句话的分量。展开新疆区域图,黄色的是沙漠戈壁,绿色的是绿洲草场。在新疆,只要是有河流流过的地方,有水经过的地方,就有一片绿色,就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
  新疆缺水吗?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王世江说,从水资源的绝对数量上看,新疆人均占有地表水4800多立方米,是全国人均的2.4倍。但由于新疆地域广阔,单位国土面积产水量却排在了全国倒数第三位。更加之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沙漠戈壁遍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极为困难。因此在自治区成立初期,人水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在水利工程的缺乏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十分有限。这一阶段的水利建设也主要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使之更加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
  然而,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曾一度重视社会发展,却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随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与生态问题日益显现,出现了新的人水不和谐。
  这种不和谐引发了新疆水利人的深入思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新疆经济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期。新疆水利也面临着国民经济提出的新要求,水资源已成为自治区实施资源优势转换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但是目前,全疆万元GDP耗水量为3434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且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6.7%。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时,将需要新增水量2183亿立方米,这是难以为继的。
  王世江认为,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新疆水利有两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一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是坚持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即从改造自然向保护生态转变。
  哈密地区是新疆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在地区水利局,水资源办公室的周立功对记者说,2003年,他们学习甘肃张掖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成功经验,结合哈密的实际编制规划,并重点从体制、制度和机制上下工夫。今年7月,地委、行署和兵团农十三师联合下发《关于哈密区域内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意见》,理顺了区域内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全地区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工作已经先期启动,农作物灌溉定额测试及工业、城市生活用水定额的编制已经完成。农民用水者协会2002年在重点灌区成立并不断完善,为定额管理、配水到户、水权有偿流转奠定了基础。
  在石城子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记者看到了农民浇地时用的水票和用水明白卡。这个灌区的管理实行公司+协会的模式。天雪公司负责人陈卫东向记者介绍,每次浇地前,农民通过用水小组按照灌溉定额预购水票,公司接到送水通知后按照核定的水量开闸放水,直接供水到户。有了定额的限制,农民浇地都很省水。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试点工作也在启动。“十一五”还将继续在吐鲁番地区、塔里木河流域和天山北坡一带推进。王世江说,今后一个时期,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按客观规律量力而行,具体讲就是要量“资源”的力,量“环境”的力。只有真正做到人与经济发展,人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才能最终实现人水和谐,支撑起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点评


  和 谐 发 展

 

  从古老的坎儿井到解放初期修建的人民渠,再到哈密正在开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及塔里木河流域正在进行的近期综合治理,几天之内,记者循着新疆水利发展的轨迹,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巨变。
  对比今昔的水利建设,如果说有什么相同,那就是从古至今,新疆各族群众都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屈不挠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今天的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钥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政治基础,是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当然,还有很多不同。今天的人们已经摆脱了过去面对自然无能为力的窘境,也摒弃了长期固守的人定胜天的传统观念,开始以科学的理念谋求人水和谐的佳境,追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从无能为力到改善生存环境,从改造自然到保护自然,新疆水利走过了一段如歌的岁月,迎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
  新疆是一个生态与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这决定了新时期的水利建设时刻要把水资源节约和生态与环境的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新疆水利人显然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提出生产力布局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从迫使自然适应与满足人的需要,转变为主动使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布局与自然相适应;他们提出要建设节水型社会,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走人水和谐之路。这是一条光明的道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新疆水利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为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报 9月29日

作者:李春明
SRC-59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
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