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最早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前的古埃及,从尼罗河引水灌溉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埃及文明的发展与繁荣。上世纪50年代以后,国外提出了许多调水规划。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建、再建或拟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有160多项,主要分布在24个国家。地球上的大江大河,如印度的恒河、埃及的尼罗河、南美的亚马逊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等都可找到调水工程的踪影。美国西部素有干旱“荒漠”之称。由于修建了中央河谷、加州调水、科罗拉多水道和洛杉矶水道等长距离调水工程,在加州干旱河谷地区发展灌溉面积2000多万亩,使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洛杉矶市跃升为美国第三大城市。
前苏联已建的大型调水工程达15项之多,年调水量达480多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国内进行调水工程研究的研究所就有100多个。澳大利亚为解决内陆的干旱缺水,在1949~1975年间修建了第一个调水工程——雪山工程。该工程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通过大坝水库和山涧隧道网,从雪山山脉的东坡建库蓄水,将东坡斯诺伊河的一部分多余水量引向西坡的需水地区。沿途利用落差(总落差760米)发电供应首都堪培拉及墨尔本、悉尼等城市。
来源:中国水利报 5月19日6版 作者:贲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