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河南省南北穿省而过,对缓解河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的意义十分重大。
1.极大地缓解河南省的水资源紧缺状况,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是河南城市集中、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根据《河南省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河南省受水区城市在合理开发当地地表水、适量开采地下水、用好国家分配的引黄水、大力挖掘节水潜力、充分考虑污水资源化工程和部分返还挤占的农业用水的前提下,到2010年仍缺水29.7亿立方米,到2030年缺水量将达到49.7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分配河南省用水计划37.69亿立方米,可用水量31.6亿立方米,这将极大地解决河南省水资源的需求矛盾。同时,南水北调供水采用准市场运作,用水要根据市场交换原则进行计价收费,水价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将会提高人们的水商品、水市场及节水意识,促进河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
2.巨大投资将会在较长时期内拉动河南经济增长投资拉动、需求拉动、出口拉动是推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为近几年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事实所证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静态投资1005亿元,动态投资将会更多。中线投资将有一半在河南实现,这必将极大地拉动河南省经济增长:一是可有效地拉动建材需求。初步估算,河南省总干渠工程需水泥250万吨、钢材44.5万吨、沙石料1300万立方米,可为建材企业创造利润约5亿元;二是可以给建筑业提供大量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三是将增加河南省施工税、建材税等税收10亿元以上;四是对电力供应、建筑器材、交通运输等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刺激相关产业和关联产品的发展。这些仅是对经济拉动的直接效果,按照投资对经济拉动乘数原理,其间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更加可观。
3.将会加快河南省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第一,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为河南缺水地区丰富的土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建立了基础,可促进当地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二,由于用水状况改善,河南缺水地区投资环境也将得到改善,这将吸引大批国外资金投入到本地区的原材料、能源和重化工等项目上来,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优势;第三,南水北调有利于弱化甚至消除河南缺水地区二元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并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实现本地区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
4.有利于加快河南省的城市化进程和中原城市群的建设与崛起目前河南省正在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实施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河南沿南水北调总干渠带状分布有11座省辖市、30座县城和县级市,城市市区总面积578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总人口1134万人,沿线城市化进程对中原城市群崛起意义重大。其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能够使受水区的城市有相对充足可靠的水源,使各城市在进行建设时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空间;其二,受水城市将不再谋求超采地下水,工业、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用水将不允许使用中深层地下水,城市建设发展环境也会得到极大改善;其三,调水工程将促进受水区经济发展,从而加速农村人口向附近小城市和城镇转移;其四,调水工程的建设,将形成以工程为纽带的新兴城镇,这在我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不乏先例,黄河上的三门峡、青铜峡、刘家峡、龙羊峡都是以大型水利工程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城市或城镇。
5.将极大地改善河南省农业发展环境,对确保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南水北调工程在河南省的主要受益区,是农业受旱面积最集中的区域,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引到北方缺水地区,将有效地解决非农产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争水矛盾,在缓解城市供水矛盾的同时也会缓解农村的干旱问题,这将极大改善受水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发挥土地、光热资源优势,对促进沿线缺水地区农业稳定、高产、健康发展,保障河南省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南水北调工程也是解决缺水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的重要措施。
6.可以起到改善就业环境、促进就业的作用南水北调工程在河南省有巨大投资,按每5~10万元投资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估算,中线工程在建设期每年将为河南省增加6万个就业机会。同时,在工程完成以后,吸纳就业的因素会不断增加,如具有开发价值的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将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因水资源供给增加而能够扩大生产规模的产业及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将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等。另外,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某些产业项目和受水区域将会迅速开发建设,区域经济格局将会发生一定变化,从而使这些区域和产业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会吸引大量劳动力和科技人才向这些区域和产业迁移,在经济规律调节下自然完成“经济移民”过程,有利于改善就业结构,减轻某些地区和产业人口过剩、就业过剩、环境容量趋于饱和的压力。
7.将极大地改善丹江口库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和沿线人民的生活质量本次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可以通过搞好移民安置规划,合理确定环境容量,采取以外迁为主的安置方式,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水源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梯田建设,可使库区生态环境得到修复,达到良性循环。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还将有效地解决居民生活用水不足的问题,改善部分地区的水质状况,减少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畜不利的有害物质的自然水对人民群众健康的损害,将会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8.对河南省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坚持“三先三后”的建设方针,国家和各级政府将会加大对沿线区域的环境治理和环境投资力度,这将会使河南省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工程通水后,减少地下水源超采,建立科学、严格、高效的城市供水管理制度,能逐步减少地质灾害和环境灾害的发生。供水后,沿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用水矛盾缓解,生态用水会相应增加,水流的自净功能会有所恢复和增强,因径流过度提取而流量日益减少甚至断流的河流会有所改善,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水库也会部分重现生机,沿线植被状况会有所修复,用于绿化、营造水体、清污等环境建设和治理的水源会相应增加,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
来源:中国水利报 10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