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北京: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的爱情故事

  □本报记者 吴頔

  眼下,永定河畔的园博园是北京市民街谈巷议的热点,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正在这里举办。新建的园博湖旁边,花草相间,水绿交融,充满自然的乡土气息,成为永定河的一张新名片。

  永定河被称作北京的“母亲河”,全长740多公里,在北京境内长约170公里,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和大兴5个区,孕育了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水资源紧缺,永定河有限的水资源几乎全部用于北京西部工业建设,使三家店以下河道断流、干涸,严重影响了沿河五区的发展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关注永定河的治理和开发,多次考察、调研永定河治理情况,提出了“建设永定河生态走廊与水岸经济”的目标。近年来,北京市按照“安全、自然、亲水、文化”的理念,制定了《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规划》,对永定河进行了综合治理,目前已经打造出门城湖、莲石湖、园博湖、晓月湖、宛平湖和循环管线“五湖一线”,全长18.4公里的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城市核心段,通过综合运用中水、生态治河、湿地处理、景观设计、文化挖掘等方法,让永定河旧貌换新颜,重新焕发了青春。

  以柔克刚,打造一条安全绿色的河

  安全,是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北京市水务局宣传处处长俞亚平介绍说,鉴于永定河防洪功能的重要性,河道生态修复方案确定为遵循“发生大洪水时确保堤防标准不降低,不改变河道流势、流态,不新增堤防险工;发生小水时滩地上的景观、体育、休闲、亲水等设施基本安全”的原则。

  走在永定河边,眼中满是绿色,两岸垂柳依依,绿植覆盖,构成了生态护岸和浅水湾,却看不到防洪堤防。这样的设计能保证防洪安全吗?记者心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以柔克刚’。”为我解惑的是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工程的总设计师、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邓卓智,“治河不能光想着当‘硬汉’,‘柔情似水’更重要。我们在岸边对既有的硬质岸墙用土和植被覆盖,基本看不到硬质的外观,采用生态护岸和本土植物配置技术,在护岸扦插柳枝,种植芦苇、香蒲等草本植物,铺设卵石、砂砾料等,使河道由直变弯。不但可以将睡堤唤醒,达到美观的效果,而且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说到这里,邓卓智做了个比喻:“如果是平整的马路,行车速度就快,而如果道路起伏不平,车速就会减慢。这些植物就起到了减速带的作用。”河道下方是行洪断面,上面做成园林景观,用邓卓智的话说,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在这里相爱了。

  在河道的浅岸处,放置了很多鹅卵石,这也是很有用意的设计。“每个卵石就是一个‘污水处理厂’,每条鱼虾就是一名‘河道清洁工’。”邓卓智这样解读着他们的思路。此外,河道中还种植了大量有净水作用的沉水和挺水植物,并建设了功能湿地,对河道水质起到了净化作用,保障了河流的水质安全。

  三向连通,形成一条自然生态的河

  “治水不能把水治死,要高度重视生态因素。”邓卓智深有感触地说,“我国古代修建的郑国渠、都江堰、灵渠等,并没有建起完全把水流堵死的大水坝,却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古人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建设绿色生态走廊,就是要结合区域内自然环境规模成型的空间,修复或延续其生态功能,以回归自然的形式,创造出适合动植物生存及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连续水绿空间。“生态治河关键是要做好竖向连通、纵向连通和横向连通三者的结合。”邓卓智说。

  竖向连通就是控制渗漏。邓卓智的设计团队经过反复试验,采用多种组合的防渗结构,做到了控制每天的下渗量为5毫米,如果加上蒸发量,一天下来耗水量为10毫米。邓卓智介绍说:“人们在技术上几乎做不到滴水不漏,其实质上是控制渗漏,向地下补渗水源。每年蓄水区向地下补给的水量是年均降雨量的6倍以上。”

  纵向连通即所谓“流水不腐”。只有让水流动起来,成为“活水”,才能保持水体的净化功能,发挥河流的生态价值。为此,专门设计了由多座泵站和管道组成的循环系统——即“一线”,使“五湖”的水循环流动,利用上下游的自然落差,做成自然跌水,可供人类通行、植物生长和鱼类洄游,既有很好的水景效果,还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水越流越净,水面的形状也变得多样化,同时实现了景观的纵向连通。

  横向连通解决的是水边的问题。水边是重要的生物通道,也是与水岸水流交换与人们亲水的主要途径。针对湖泊、溪流、行洪区、河滩地、堤防的特性和现状土壤的基质条件,按照保留现有植被,补充乡土植物,有利于阻挡和沉降泥沙,有利于吸收水体污染物,有利于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和体现植物多样性的原则,采用了“水生植物+草地+灌木+乔木”的基本配置模式。水面岸边水绿相间,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的爱情力量逐渐向城市渗透,带动了周边旅游、餐饮、服务、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小水大景,装扮一条人水相依的河

  亲水是很多城市居民的愿望,在缺水的北京尤其如此。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就非常注重亲水,按照“丰水多蓄,水少多绿,湖泊与湿地交替”的理念,营造了一条城市湿地型河流,河边还建成一条绿色通道,方便游人沿河观景,让人们与水的距离更近。“我们在城市水系建设中推崇小水面、大景观的理念。”邓卓智说,大水面百姓不容易接近,小水面更容易引人入胜,要让人、水、绿共享河道空间。

  永定河的水形布置将小水大景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沿着河槽布置“之弦如织、去而回顾、回环区引”的蜿蜒溪流,体现了动感之美;沿着沙石坑布置湖泊,形成一个个河心洲,达到“深聚留恋、绕抱有情、湾区紧密”的效果,体现了静谧之美。站在高处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千岛湖”,每一个小的区域都是一处风景,建有不同的设施:有的地方建了平台、球场,适合年轻人运动;有的区域设置了坐椅,适合老年人休息;有的水域修建栈桥,那是青年男女拍摄婚纱照最喜欢的地方;还有专门为鸟类等动物留下的栖息空间。

  在门城湖景区,有很多摄影和垂钓爱好者。坐在水边乘凉的张阿姨说:“我不在这附近住,但我喜欢这里的水环境,就特地过来了。”水利与景观的爱情,得到了人们的赞美。

  重现历史,塑造一条文化为魂的河

  从曹魏时期的刘靖父子率人修建北京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戾陵堰和车厢渠,到清朝先后6次修浚永定河,再到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永定河已积淀了超过千年的文化历史。

  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第一次基于全流域进行文化景观保护规划,并且把文化规划结合工程建设付诸实践,打造“有魂之河”,提升母亲河的形象,将永定河打造成流域文化的展示廊,恢复永定河的文化记忆。

  在工程建设中,将古代治水工具、治河名人雕塑设置成景观。建设了戾陵堰和车厢渠景观;为治理永定河的第一人刘靖父子竖立雕像,体现了尊重历史与对治河英雄的怀念;再现了“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景观;展示石硪、石夯、石锤、打桩、厢埽等治河工具和技艺,体现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建设过程中还挖掘出了石卢灌渠渠首与沉砂池、十八蹬古石堤、卢沟桥减水坝遗址等一批具有研究和保护价值的遗址。

  对于新建的跨河桥梁,也将按景观桥设计,对既有的跨河建筑物(桥梁和水闸)进行装修,提高建筑物的景观品位,增加文化内涵。

  沿河前行,闯入记者眼中的是水光潋滟、树影婆娑的景色,耳畔潺潺的水声相伴,像是这条河正在讲述她所见证的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的爱情故事……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3年7月2日 

        
吴頔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