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搞好河北水利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大局
□河北省水利厅厅长 李清林
新中国成立前,河北省山区无水库,平原无机井,河道入海尾闾不畅,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人民群众饱受洪、涝、旱、碱四大灾害之苦。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北人民开始了气吞山河的治水创业史。新中国成立初期,重点开展了平原地区防洪除涝,同时对山区水利工程进行了规划设计。1958年开始兴起全民大办水利的热潮,治水重点由平原转向山区。1963年海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全省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海河大会战。自20世纪70年代始,重点实施了机井建设和配套工程,农业抗旱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后,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不断加大水利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在“96·8”特大洪水中,水利工程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效益。进入新世纪,全省水利工作进入了科学治水的新时期,人水和谐成为主旋律,民生水利成为着力点,水利事业蓬勃发展。
河北水利60年,是一代代水利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团结治水的60年;是河北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兴利除害、开拓进取的60年。60年来,全省防洪减灾体系日益完善。过去任由洪水泛滥成灾,如今已实现对雨洪有效控制和利用;农业灌溉综合保障能力大大提高,粮食生产过去靠天吃饭,如今已实现旱涝保收;开源与节流取得显著成效,紧缺的水资源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人水和谐的大格局正在加快构建;水利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实现了水利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近年,水利部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总结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规划了2020年水利发展改革的目标。面对新形势下水利发展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河北水利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保障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突出民生水利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全面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水生态保护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努力实现水利发展的新跨越。
作者:
李清林
主办:
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
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