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助推江苏沿海开发大潮

  初秋的江苏沿海大地,一派生机勃勃。江苏沿海开发从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令奋战在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工地一线的广大建设者倍感振奋,决心以又好又快建成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的实际行动,助推江苏沿海开发大潮,向新中国60华诞献礼。

  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江苏未来长远发展而超前谋划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江苏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促进东部沿海水运事业发展而开辟的江水东引北调战略性水资源工程。该工程利用已建成的通榆河中段工程,结合实施连云港疏港航道,增加部分调水工程,增加一条向连云港市输送水源的新通道。供水通道途径连云港、盐城两市六县(区),全长190公里,工程总投资14.53亿元,全部为省级财政投资。2007年5月,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实施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并将其列为支持苏北沿海开发的重点项目。同年12月9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向这项承载着服务和支撑沿海开发重任的基础设施工程发出了开工令。

  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点多线长,主要建筑物22座,灌河地涵、大套三站等工程技术难度大、创新要求高。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作为江苏省委、省政府沿海开发战略先行实施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期间,又赶上了国家拉动内需和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两大机遇,加快实施成为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建设者的必然选择。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向连云港初通水目标,这个进度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一年时间。

  为了兑现向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承诺,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副厅长陆永泉向省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建管局下了“军令状”,2008年、2009年要分别完成投资7亿元和5亿元。

  为了不辱使命,全体参建人员横下了一条心,向着一个个月度、季度、年度目标发起冲击。

  为了促进全面开工,工程建设采取“统一规划、分段实施,河道与建筑物、沿线影响处理工程与主体工程、送水工程与截污导流工程同步实施”。

  为细化工程建设安排,前期工作、招标投标、开工实施等各项工作穿插进行,做到有条不紊、胸有成竹。

  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各级征迁人员充当了“救火队员”,矛盾在哪里,协调力量就奔赴到哪里。

  为争取主动,大套三站和灌河地涵两项骨干工程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开工建设。多数工程实行了24小时不间断施工,通宵达旦、挑灯夜战构成了通榆河北延送水线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为了工程的早日建成,关心和忙碌的又何止现场建设者呢?在征迁矛盾出现的地方,就有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身影;在工程建设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有地方伸出的援助之手……

  辛勤耕耘才有丰硕收获。2008年的7亿元投资按期实现。今年年初以来,工程已完成投资3.56亿元,占年度建设目标的71.3%。整个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0.65亿元,占概算投资的73.3%,超过了进度计划要求,为实现今年年底向连云港初通水、明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工程建设期间,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黄莉新等高度重视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建设,勉励广大建设者加快工程建设,真正把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建成质量优良工程、安全文明工程、廉洁示范工程、人民满意工程,为江苏沿海开发提供支撑和保障。

  在加快推进工程进度的同时,树立科学发展、坚持又好又快的建设理念,“科学、规范、高效、务实”,成了建设者努力坚持的方针。

  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所有已开工的项目达120多个,每个项目都严格实行了招投标。厅招标办、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和监察。

  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一丝不苟。省建管局坚持现场质量安全巡查,把工程质量安全的“关口”前移,同时请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站,现场成立质检试验室及质量检测小分队,采取突袭式检测方式,对在建工程进行动态抽样检测、质量现场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在安全生产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实行严格把关。

  科技创新赋予工程建设的新内涵。与有关院校合作,结合生产和科研需要,开展了大型潜水贯流泵及泵站结构型式、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长距离、平行顶管施工工艺及大型泵站全系统效率等诸多课题的研究,工程建设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灌河北泵站和善后河南泵站初步设计采用竖井贯流泵,经过复咨询、论证,大胆改用了叶轮直径近2米、目前国内最大直径的潜水贯流泵装置型式,齿轮箱关键部位引进国外知名产品,实现了在1.5米较低扬程下泵装置效率高达78%,创出了潜水泵提高装置效率的一条新路。灌河北泵站大胆采用无厂房建筑方案,对传统泵站设计也是一种尝试和挑战,建成后一定令人耳目一新。灌河地涵顶管施工针对复杂地基条件下的大直径、长距离顶管施工工艺及时开展跟踪研究,必将为江苏水工立交建筑物设计及施工技术创新积累经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9年9月29日

作者:
SRC-53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