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谱“太湖美”

太湖春色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曲委婉清纯的水之歌,撩拨多少人对太湖之水的遐想,拥抱樱花烟雨的水之梦,感怀流淌剔透的水之情。而这悠悠碧波的清凉,映衬着江苏水利人惜水、爱水、护水的一片冰心;凝聚着江苏水利人殚精竭虑守护江南明珠的劳作身影。

  2007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水危机——太湖大面积蓝藻提前暴发。2008年3月太湖出现俗称黑水团的“湖泛”。太湖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太湖综合治理做出了全面部署。江苏省水利部门积极采取监测预警、调水引流、生态清淤、蓝藻打捞等治理措施,实施维护河湖生态健康的科学管理,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引来长江水,太湖活起来。调水引流成为太湖碧波美景唱欢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耸立于长江之畔的江苏望虞河常熟枢纽,犹如一条巨龙,吞江吐源。通过望虞河60.31公里长的河道,将长江活水源源不断地送进太湖,再开启太浦闸合理分水出流,形成了一个太湖水流的“大循环”。

  太湖另一条水体循环的线路是:望虞河水进入太湖后通过无锡市梅梁湖泵站,抽引梅梁湖水进入大运河,促使无锡市太湖水水源地水体的交换循环更新。

  太湖调水引流就是利用水利基础设施,通过科学调度,增强长江与太湖的水体交换,保持太湖生态水位、促进太湖水体循环,从而达到改善太湖水质和水生态的目标。水利部门从2007年5月起建立了调水引流长效机制,利用两大循环系统使太湖水“动”起来。

  调水引流,引江济太,有效提高了太湖水位,提高了太湖的环境容量,抑制了蓝藻生长,太湖水源地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环保清淤泥,安澜有根基。实施生态清淤,是太湖水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太湖污染底泥总量为3448万立方米,是湖体内源污染的“重灾区”,也是盛夏爆发“湖泛”和蓝藻生态危害的主要因素。江苏水利部门在73平方公里的水面上,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生态清淤实践,已完成清淤面积39.1平方公里,清淤量1072万立方米,已清区域湖泛现象不再出现。生态清淤直接有效地减少了湖体内源污染。

  生态清淤是生态科学结合太湖实际的成功举措,采用环保生态清淤挖泥船,通过科学技术工艺措施,不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而直接将湖底污染物“拿走”,同时对清出的污染淤泥进行资源化处理利用。这既是应急措施,又是治本之策。太湖生态清淤运用科学创新理念,实现了水体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

  ——控藻护生态,资源再利用。蓝藻打捞,是维护太湖水体生态平衡,走资源再利用的科学之举。

  “机械化打捞,工厂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科学创造已成为一种良性循环生态链条。在蓝藻富集之地,可以看到移动的吸藻船,在有序工作,对蓝藻日生日清。江苏沿湖的苏、锡、常三市在太湖已设立172个蓝藻打捞点,组织打捞队伍119支,各类打捞船只1161艘。

  大规模打捞蓝藻可大幅度减少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保护太湖水质、水体清澈。按照更严格的要求,今后打捞蓝藻量将更大,去除氮、磷量也将更多。江苏水利工作者有信心争取早日改善太湖水环境,达到国务院《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水质目标。

  捞出水体的蓝藻可制成复合有机肥,也可生产具有能源价值的沼气以及有机沼肥,还可利用沼气发电或进行更深层次的资源化综合利用。蓝藻生产沼气发电符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国家能源政策,也可有效解决蓝藻的处理问题。

  ——太湖守护神,金睛察水质。监测预警全天候守护,江苏水文人每天都凝心把脉太湖“水象”。

  从2007年5月起,省苏州水文分局、省无锡水文分局、省镇江水文分局,就实行太湖水质一日一报制度。每天,水源地13条主要入湖河道的第一手水文数据都准确无误地传递到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手上。

  清晨,天蒙蒙亮,他们就出发了,沿太湖逐点取样。中午,顶着烈日,他们赶往实验室,化验分析,出报告。碰到加测,一天两次,甚至三次,他们常常忙到深夜。“为了母亲湖,我们无怨无悔”,已成为江苏水文人“冰心凝太湖”的共同心声。

  为科学应对“湖泛”的生态危害,江苏省水利厅根据《太湖“湖泛”应急预案》和实施细则的要求,从2009年4月10日起对太湖“湖泛”易发区及饮用水水源地进行逐日巡查及监测,及时报送巡查及监测信息。关键时段,每天省水利厅明确一名厅领导带队巡查。太湖几百公里的沿线,每天都有着江苏水文人的身影。他们将自己的一片冰心,泉泉之情,融入太湖的每一滴水中……

  ——从局部治理到综合良治,太湖治理在科学的实践中初见成效。太湖水质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往年,已达Ⅲ类水标准;蓝藻生成率比2008年同期减少50%,处于生态可控范围;生态清淤的成功,扼制了“湖泛”的发生。

  ——从铁腕治污到多策并举,太湖找到一条有效的治理路子。以重现太湖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为目标,设立了《湖泊保护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分》《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等制度;推广实行了“河长制”;建设了控源截污、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建起以太湖健康生态恢复为基本内容的相互配套工程,形成体系的功能定位,为综合治理全覆盖奠定基础。

  ——从治理技术到多管齐下,为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提供创新范例。调水引流,改善水质的长效机制,为修复太湖健康生命的水体注入活力;蓝藻打捞,无害化处理和再生利用,是“综合良治”的循环之策;生态清淤,是保护水的治本新理念,抑制“湖泛”生成,是控制蓝藻生长的必要技术手段。监测预警,已成为水质预警的“眼睛”,衡量太湖健康生态的尺度。

  “请君试问东流水,一片冰心凝太湖”。江苏水利人,正满怀豪情,用科学、智慧、赤诚、实践,让太湖成为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典范,让太湖的碧波美景永留人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9年9月29日

作者:
SRC-53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