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河综合整治工程
建设中的观音岩水库
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峨眉山风景区的四川省峨眉山市,风光旖旎,秀甲天下,是我国优秀旅游城市。打造适宜居住、适宜休养的“双宜”城市是峨眉山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也是一项民心工程。近年,峨眉山市水务事业坚持“水务为民生,改革促发展”的理念,以保障建设“双宜”城市为目标,以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以加大投入为保障,以创新体制为动力,全面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务转变,广泛兴起了“兴水利、治水害、抓改革、促管理”的热潮,全市水务事业发展与改革取得扎实成效,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许。 抓住机遇 斥巨资建设重点工程,城市后备水源有保障 长期以来,峨眉山市“有山无水”的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制约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解决全市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问题,峨眉山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兴建观音岩水库,加大后备水源的建设力度。 观音岩水库是峨眉山市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城市供水、防洪等功能,总投资约2.4亿元。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峨眉山市成立了由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观音岩水库指挥部。在资金保障方面,市政府不等不靠,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机遇,向农行贷款6000万元投入工程建设,并建立工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各类投资1.98亿元。为充分调动参建单位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指挥部加大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实行节点工期控制制度,每月进行督察,节假日不休息,及时协调处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仅今年1—8月,就完成工程投资7000万元,完成大坝填筑工程量58万立方米,达到520.5米的设计坝顶高程,实现了工程建设进度、安全、质量和资金使用管理的全优,在全省同类工程中脱颖而出,得到四川省发改委、水利厅的认可。 统筹城乡 农民告别屋顶储水罐,喝上城市自来水 过去,峨眉山市坝区村民只能依托打水井和储水罐来保障生活用水。据调查了解,打一口井花费约2500元,水泵和储水罐等需600元,每月抽水用电15元左右,水泵和储水罐的维护一年要花200余元。而使用自来水每月水费不到5元,每户村民可以省下3000余元。正是在这样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峨眉山市抓住机遇,大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如今,自来水走进农村千家万户,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正发生着悄然变化,抽水马桶、热水器等也开始在村里逐渐普及起来。 据统计,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市13.3万农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市国资办牵头统一移交给市自来水公司维护、管理和运作,水务部门作为出资人对水利资金形成的国有资产担负监督、管理责任。目前,全市坝区7个乡镇的自来水管网已经铺设到位,即将逐村推进。 治理环境 推进生态水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几年前,随着城市扩张和来水量的减少,峨眉山市的母亲河——峨眉河环境急剧恶化,河道内垃圾如山,污水横流,加上整条河都是无堤防的自然河道,汛期肆虐的洪水对沿河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为了改善峨眉山市城乡水环境,从2006年开始,峨眉山市以“还城乡清水,建美好家园”为目标,集中力量改善峨眉河水环境,全面提升峨眉山市旅游城市形象。 与传统“治河”所不同的是,峨眉河整治更多地引入了生态、自然和人文理念。一是用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的生态堤防取代了过去的传统堤防。二是在工程中设计拦水闸坝和湿地公园、水体公园,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同时完善了水功能,增加了水体容量,改善了水环境。三是将人水相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在改善水生态的同时增加了水景观,将河段两岸绿化工程配套建设成园林景观,取得了治水、兴城、美化环境的综合效果。 经过治理后的峨眉河两岸,一大批现代化楼盘崛地而起。据调查了解,依托得天独厚的峨眉河景观优势,这些楼盘均价已经超出乐山市城区楼盘。在峨眉河整治工程实施中,峨眉山市探索建立了多项新的工作机制。在资金保障方面,除了组建开源国资公司和土地开发经营公司,用存量土地和国有资产抵押贷款,还在整治工程建设中经营城市土地,用土地的增值效益偿还贷款,并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程中去,形成了循环资金链条,保障了工程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 巍巍峨眉山,悠悠峨眉河,风光秀丽的峨眉山让无数中外游客魂牵梦绕,恬静的峨眉河也已成为一道蜿蜒的风景线,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风韵。 以人为本 农业水费财政埋单,惠民政策落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峨眉山市境内共有乐山市跃进渠管理处和峨眉山市水利工程管理处两大灌区管理机构,承担着全市18个乡镇12.34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从2008年起,峨眉山市把免收农业水费作为全市最大的惠民工程,以水管体制改革为契机,大胆改革农业水费制度,在全乐山市率先免除农业水费,建立了每年由财政负责水管单位人员经费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保障制度。改革不仅理顺了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将原由农民承担的农业水费转由财政负担,在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的同时,水利工程管护资金和人员经费也得到了稳定保障。 据统计,改革以来,免收农业水费使全市17.07万农民人均直接增收26.4元,调动了农民种田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实施当年,峨眉山市全面完成岁修任务,提前完成全市春灌满栽,首次实现了农业灌溉用水零投诉。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9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