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利重点试验基地大厅

波浪港池及波浪试验大厅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简称广东水科院)成立于1958年,199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体现广东优势和特色的公益型研究机构”,2004年被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科技实力雄厚、专业门类齐全、具有现代研究测试手段、综合实力排在全国水利系统科研院所前列的省级水利水电科研机构,拥有一支基础理论扎实、现代意识强的优秀科技队伍。
广东水科院建有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利重点科研基地和广东省水利试验基地,拥有大型现代化试验厅和其他专业试验室20多个。目前拥有国家工程咨询,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大中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水土保持监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监理)等7个甲级资质,拥有水利行业工程设计综合乙级资质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三个丙级资质,并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认证和省级计量认证。
50年来,广东水科院为广东水利水电建设及交通、能源和建筑等其他各类相关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解决了一大批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曾参与长江三峡工程、飞来峡水利枢纽、潮州供水枢纽、北江大堤加固达标、东深供水、珠江河口整治、广州市河涌整治、北京奥运会青岛帆船比赛基地、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岭澳核电站、武广客运专线、广州地铁、广深珠高速公路、广佛高速公路、广东三江核电厂等多项工程的科研攻关工作。
近年来,广东水科院获得厅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50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4项。并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
广东水科院与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硕士生等高级专业人才,建立了中山大学、广东省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广泛拓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水利科研机构的联系与交流,多次主持或承办全国和国际学术会议,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门类齐全的科研团队
水力工程与防洪减灾研究所,是广东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要研究机构之一,创建于1958年,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从事有关水工规划及结构、冷却水工程、波浪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设有水利工程研究室与防洪减灾研究室,是一支以高、中级职称人员为主的具有较高研究能力、丰富实践经验、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科技团队。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1项,获得广东省和水利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
河流海岸工程研究所,是广东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优秀的科研团队之一,人员素质高、技术好、力量强。该团队自1994年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国家重点水运工程西江、北江航道整治,省重点工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北江大堤加固达标工程,珠江河口整治工程等相关水动力学问题的试验研究。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省水利厅1999年—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6年劳动竞赛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十年获得省水科院劳动竞赛评比总分第一。
农业水利与水保生态工程研究所,其前身为农田水利工程研究室,成立于1958年,广东省灌溉试验中心站也挂靠于此。主要从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承接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和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以及水土保持监测等技术咨询工作。近年来,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1项、国内领先水平6项。
岩土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工程建设领域里的岩土工程研究、设计、咨询、监测和检测等工作,在解决岩土及地基的各种疑难、复杂问题中具有独创性,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工程问题,或被有关规范采用。提出的深基坑支护增量计算法已被工程设计广泛应用,在土的本构理论研究、珠江三角洲超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残积土地基、岩石地基等特殊和复杂地基的设计和处理方面享誉岩土工程界。参与了包括三峡工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飞来峡水利枢纽、潮州水利枢纽、北江大堤、广深高速公路、佛开高速公路、珠江过江隧道工程、广州地铁、阳江核电站等重大工程在内的几百项复杂地基工程的科研、咨询、设计和处理。
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研究所,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水力机械的挖潜改造科研工作,并利用新技术和新理论,不断改进现场测试手段和测试方法。近年来,科室业务不断拓展,除了本身的水力机械方面的业务外,还致力于水利工程咨询业务及GIS系统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与开发。
信息所,其前身是情报研究室,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2007年设置了水利信息化与自动化研究所。目前把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广东水利信息化建设,为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服务。
广东水科院勘测设计院,其前身为广东水科院勘测设计室,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集咨询、勘测、设计、科研、水库安全鉴定、施工图设计审查等业务于一体的专业勘测设计单位。拥有岩土行业甲级、水利行业乙级勘察设计资质。广东水科院勘测设计院依托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水工、港工、农水及水土保持、岩土、勘测、结构、材料等方面强大的科研、开发实力,10余年来,先后完成各类工程项目数百项。
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于1998年10月经原广东省计委和科委联合批准列入“九五”期间第三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由省计委、省科委、省水利厅共同支持和投资建设,承担单位为广东省水科院,2002年1月通过专家验收。2004年,广东省科技厅批准进行实验室二期建设,主要是结合广东水利试验基地的建设配套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有河道与港口工程、近岸海洋工程、环境水动力学、水力工程、水力机械和量测控制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优化调度与配置、水利现代化与信息化等。实验室建有国内领先的三维波浪模拟设备和配套的波浪港池,填补了长江以南地区空白;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等仪器设备,具备进行包括波浪试验在内的有关水动力学应用研究的能力。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建成,不仅为广东水利建设服务,也为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建设海洋强省提供研究平台。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实验室主任由院长兼任,研究人员分固定和流动研究人员两部分。固定研究人员从本院择优聘用,流动研究人员包括聘请的客座研究人员、来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的人员和研究生等。目前实验室28名固定研究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24人(其中教授级高工10人),占86%;博士7名,硕士7名;平均年龄42岁。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较高,其中学术带头人均为年富力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博士、硕士、教授级高工,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开拓市场能力。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在省科技厅2006年考核评估中获良好成绩。
本组图文由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