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治水兴桂铸辉煌
——广西水利发展60年成就回顾与展望

  □广西水利厅厅长 钟想廷
  岁月的年轮,承载着广西水利事业发展的辉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在水利部的鼎力支持帮助下,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壮乡儿女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团结治水,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在万水千山间织出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水利壮锦,水利事业快速发展,为“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西累计投入资金700多亿元,共建成水利、水电工程63.7万多处。其中,水库工程4348座,总库容183.3亿立方米;灌溉渠系总长17万公里;河海堤防总长2761公里;地方中小水电总装机510万千瓦。新中国成立之初,广西农田灌溉保证率只有17.6%,2008年达到了60.4%;新中国成立之初,广西农村地区用电几乎是一片空白,2008年100%的行政村和96.2%的农户都用上了电。

  60年来,广西累计解决了1870多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困难,解决了1150万农村群众的用电问题,灌溉渠系滋润着152.2万公顷耕地,堤防工程护佑着800多万人的安澜,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2万平方公里、生态修复面积9241平方公里。以供水和发供电为主体的水利产业不断壮大,至2008年,总资产达到143亿元,年总产值50.6亿元。

  特别是1998年以来,在中央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广西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00多亿元,建成达标河海堤防500多公里,柳州、梧州告别了不设防的历史,中心城市已具备20至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完成了1500多座水库除险加固;连续5年,把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累计投入资金36.6亿元,共兴建农村人饮工程8384处,解决了757.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由水利系统负责实施的43个县(市、区)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成效显著,受益人口达到1650万,每年减轻农民用电负担9.2亿元。

  2006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标志性工程、西江干流上第一座防洪控制性工程、总投资62.95亿元的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成并发挥效益。以此为标志,广西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总投资近34亿元的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和主体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38.94亿元的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程前期工作正紧张开展。实施边境地区、革命老区、落后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大会战,巩固了祖国边防,促进了民族团结,推动了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为配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总投资近20亿元的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水利供水一、二期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项目建成后,沿海三市工业区的日供水能力将达到224.7万立方米。

  为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广西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管养分离”“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分类的办法,全区562个国营水管单位均完成了重新定性、定编工作,多渠道落实了水管单位人员基本支出经费和部分工程公益性维修养护费;为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田水利新机制,全区共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7200多个,把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交给农民,走出了一条农村小型水利“建、管、用”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60年治水实践证明,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是引领广西水利发展与改革的航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广西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壮乡儿女艰苦奋斗、团结治水是推进广西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动力。回顾60年治水实践,广西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优化完善广西水利改革与发展总体思路。坚持把中央方针和自治区决策部署与广西水利实际相结合,积极创新治水理念、调整优化治水思路,这是60年来广西水利发展的最大特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治水理念,根据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战略部署,深入分析广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水问题,强调在发展方向上推进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在发展目标上推进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统筹治理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强化农村水利发展,全面提高水利的服务保障能力。

  二是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大局,着力提升水利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回顾60年发展历程,广西水利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突出建设重点,着力提高水利的工程调控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60年来,广西水利通过创新水利投入机制,重点领域的水利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水利保障能力大幅提升,通过不断加强水利工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防汛防旱工作预案,切实提高洪涝灾害的预测预报水平,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先后战胜了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和连续重大干旱灾害,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坚持优先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60年来,广西水利发展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问题,通过实施重点农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大会战、农村无电村屯通电建设,大力解决农村群众用水、用电问题。统筹城乡水利发展,协调好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水利的需求,不断提升广西水利的服务保障能力,确保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投入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明显增强。

  四是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水利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60年治水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积极推进水利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在水利工程管理和以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方式的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等方面;在全国率先取得成功经验,并得到水利部的推广;通过积极探索水利投融资新途径,强化工程建设与安全管理体制保障,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化开发的城市水利建设新机制和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市场化筹资与引导群众投劳投资相结合的农村水利发展新机制。重点领域水利改革的重大突破,从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发展梗阻,增强了水利自我发展能力。

  五是坚持强化水利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始终坚持流域和区域水利统筹规划、城乡协调推进,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着力构建水资源服务保障体系,立足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的管理制度来改造传统水利,加快完善防灾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体系,着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和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着力提升水利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对水利的需求。

  6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塑造了广西水利人积极探索、孜孜以求的崇高品格。这种品格就是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的品格;就是脚踏实地,甘为孺子牛的品格;就是开拓创新,奋勇争先的品格;就是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品格;就是团结奋斗,和衷共济的品格。这是用智慧、意志、辛劳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这些精神财富将伴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代代传承。

  广西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省区,在回顾水利60年发展成就的同时,还应当清醒看到,目前广西的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主要体现在:防洪减灾和灌溉保障体系尚未完善,抗御洪涝和干旱灾害能力亟待加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现有水利资金渠道难以保障水利建设的需求,制约着水利加快发展;水利工程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广西进入了全面开放合作和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加快广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促进各民族团结、繁荣、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都离不开水利的支撑保障。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行业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为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今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大水利投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快构筑以防洪御潮、水资源供给、水生态保护为核心的水利综合支撑保障体系,保障公共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为实现广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水利保障。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领导身体力行,34位省级领导先后深入14个市50个县(市、区),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兴修水利活动,和干部群众一道参加兴修水利活动。在自治区领导的带动下,全区最高日上工人数达116万人,创自取消“两工”以来,群众自愿参与水利建设的最高纪录。

  今后三年,广西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骨干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防洪保安工程、水利生态治理等“六大工程”建设。要基本建成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大藤峡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解决1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65%以上;全面完成现有181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增灌溉面积180万亩,农田旱涝保收率达到80%以上;新建标准河堤100公里,完善沿海、沿江重点城镇水文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0平方公里;完成24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及5个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县建设任务。

  到2020年,大藤峡等水利枢纽基本建成,开工建设老口、洋溪、落久等水利枢纽,完成重点防洪城市、重点防洪市县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北部湾经济区海堤建设全面达标,全面完成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提高防汛应急抢险能力,建成较完善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完成桂中、左江、桂西北旱片治理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地方小水电建设进一步加快,实现自然村通电率100%,形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水利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供水保障体系,强化节水,加强水资源保护,主要用水指标达到国内平均水平;全面恢复建立乡镇水利站,一半以上的市、县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形成良性的水利建管长效机制。

  在治水兴桂新的征程中,广西水利人将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加快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使广西水利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实现新的跨越、谱写新的辉煌,为“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 钟想廷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