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海河水利60年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63年大水以来,在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在“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方针指导下,流域上下掀起了治理海河鄂高潮。60年来,海河水利建设成就显著,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骨干体系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体系,为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

   

    自1951年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动工兴建开始,截至目前,全流域已建成各类水库1800多座,修建主要堤防3500多公里,开挖疏浚骨干行洪河道50余条,政治蓄滞洪区28处,初步建成了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形成了各河系分流入海、分区防守的防洪格局,有效保障了流域防洪安全。

 

 

新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 水库

 

供水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兴建了京密引水、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津、引青济秦、引黄入冀等一批跨流域或区域调水工程,实施了首都水资源规划,确保了京津等大中城市供水安全,广大群众喝上了幸福甘泉,大力发展农田灌溉,农业用水得到较好保障。

 

 

农业节水灌溉

 

水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

 

    实施了引岳济淀、引黄济淀等生态补水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0万公顷,水资源保护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城市河湖水系整治工程亮点频闪,成效明显。

 

 

2007年岳城水源地突发水污染应对演练

综合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

 

    新水法颁布实施后,水资源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9相结合的体制初步确立,水利规划体系和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水利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展开,流域水利综合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9年9月22日

作者:
SRC-131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